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火炮轮胎爆裂趴窝 工程师屡败屡战攻克难题(图)

2016年05月17日 08:49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这场翻身仗,打得太不容易!”5月上旬,在第41集团军某旅创新成果推广会上,干部申建军一边抹去脸上汗珠一边感慨。

  望着眼前训练场上的道道车辙,听着大家对“某型火炮运动体高温报警装置”出色表现的阵阵喝彩,申建军悬在半空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说起过去一年来的攻关经历,申建军脸上依旧难掩尴尬:“差一点,我就成了‘失街亭的马谡’。”

  当场拍胸脯,立下“军令状”

  这事,得从去年盛夏该旅那次远程机动说起。

  “牵引火炮车轮胎爆裂,请速抢修。”那天,进入高速路段不久,该旅两辆牵引火炮因轮胎爆裂先后“趴窝”。闻讯,时任修理所所长兼火炮工程师的申建军迅速赶来组织现场抢修。

  虽说完成了任务,但旅党委一直惦记着找个彻底的解决之道:“行军过程中,火炮自身故障导致的战损是非战斗损失,一定要降到最低。”

  复盘检讨,他们找到原因:该旅列装的某型牵引火炮属“高龄”服役,该型火炮运动体高速超极限运转一段时间后,摩擦产生的热量传至轮胎,超过一定温度就可能会导致爆裂。

  如果在温度达到极限值前便进行降温处理,问题就迎刃而解。“某型火炮运动体高温报警装置”的创新构想随即而生。

  利用红外传导技术实时监控火炮运动体温度,攻关难度不小,谁能胜任?

  一筹莫展时,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旅党委面前——申建军。

  尽管有些技术难题自己还没想出好的解决办法,但好不容易遇到这个难得的出彩机会,申建军心想,先抢下来再说。

  于是,他当场拍胸脯向旅党委立下军令状——保证3个月内完成,否则自作检查,听候处理!

  提前10天完成,没承想当众“掉链子”

  旅党委批准了,申建军忙开了。炎炎酷暑,实验室灯火通明,一片忙碌。

  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实验模拟,报警声响起。“成了,比预期还快了10天。”申建军笑得合不拢嘴。

  为慎重起见,他在实验室又多次进行验证,制作了数套样品,向旅党委报告。看到样品,旅党委“一班人”很高兴,决定在年度演习中进行实装验证,并邀请拥有该型牵引火炮的兄弟单位领导前来观摩。

  观摩前一天,为确保万无一失,申建军在实验室里鼓捣到半夜。

  次日演习,申建军在数门火炮上细心地装上了高温报警器。

  机动开始,炮车超速行驶。让人没想到的是,没听见报警声,装上高温报警器的火炮就“趴窝”了。

  看到这一幕,前来观摩的兄弟单位代表议论纷纷,旅领导脸色难看,申建军大汗直冒:“怎么会这样?昨晚试验了多次,都没问题啊。”

  现场一查,高温报警器失灵的原因让人啼笑皆非——原来,申建军在静态测试条件下研发的报警装置,虽能在温度达到危险值自动报警,可一到高速行军,报警声就被外界杂音和运动体机动时产生的巨大声响完全掩盖了。“就好比有人在飞驰的火车外扯着嗓子喊救命,坐在车里的人却茫然不知。”

  当晚,申建军一夜未眠:没想到自己辛苦研发的成果却是个“半成品”,这回脸丢大了,该怎么收场?

  甘愿受罚,结果戴上大红花

  一时间,申建军走在营区里都不敢抬头。

  有的官兵认为,申建军拍胸脯立下“军令状”,现在没完成任务,必须严肃处理,没啥可商量的。

  申建军也主动向旅党委请求处理:“我甘愿受罚!”他递交了深刻的书面检讨:“自己盲目追求出成绩、赶进度、抢彩头,功利思想和急躁情绪导致了自己出洋相、闹笑话。”

  “马谡”有错,用“马谡”的也有错。对此事,旅党委“一班人”进行了深刻反思:当初申建军立下的这个“军令状”就不该接受,这次革新攻关任务难度挺大,想3个月之内完成,超出了基层部队自身的创新能力。

  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该旅党委以宽容态度,决定继续让申建军领衔这一革新项目,加派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攻关,并联系相关专家对他远程指导。

  今年年初,申建军带领课题组最终攻克技术难题。经过多次实战检验,高温报警器性能稳定,作用发挥突出。旅领导亲自为他戴上了大红花。

  申建军的革新经历,在该旅掀起了关于技术创新的“头脑风暴”:基层创新如果急于出成绩、盲目拍胸脯,往往会事与愿违,“催熟的果子”是经受不住实战考验的。

  为此,该旅引导基层官兵在创新中尊重客观规律,不一味求快,对革新项目老老实实做好“蹲苗”工作。对正在进行的重要革新项目,旅里联系专家加强技术跟踪指导,提高成果验收的门槛,确保革新成果对接战场。

  上图:申建军(中)带领技术骨干进行攻关。顾勇根摄

  创新不能急功近利

  ■柳 刚

  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激动不已——她和同事们苦心试验提取青蒿素,不懈攻关40余载,赢得了世界认可。为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科学家袁隆平埋首在枯燥乏味的田垄中,从青春到白发,呕心沥血才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创新之路,历来坎坷,充满艰辛。创新之举,若耐不住“十年寒窗苦”,很难等到“金榜题名时”。

  当前,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动力在创新,出路也在创新。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上下共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基层单位在抓创新时,有希望短时间快出成绩的急切心态,有“一口就想吃成胖子”的浮躁情绪,结果乱拍胸脯立“军令状”,创新出来的成果成了“花瓶”,经不住实战考验。

  创新慢不得,也急不得。创新之举,若不讲科学,不从实际出发,违背客观规律,一味求急图快,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创新之举,是走捷径,但不是急功近利,需要脚踏实地的扎实作风。(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周钰淞 通讯员 胥春龙)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