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工程师测试火炮末敏弹 儿子出生2天就火速归队

2016年05月19日 08:4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铸剑,保持战斗的姿态

  ——某基地测试站聚焦强军目标创新发展纪事

  ■程诺 杨宇

  他们背上行囊,迎着晨曦又一次出发。这是第几次出征?没有人记得。还要面对哪些困难?谁也无法预测。不过,印刻在那北国雪原、大漠戈壁上的一连串闪光数字,足以令这个群体熠熠生辉。

  近10年间,21项军队科技进步创新成果,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4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创新,多型新型武器在此试验定型装备部队。这就是某基地测试站。

  没有经验自己摸索

  28年前,该站老一辈测试人白手起家,历经艰辛,在数千次试验中实践摸索,在数万组数据中分析研究,首次实现利用普通雷达测量弹丸姿态参数,打造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某测量弹丸姿态的新技术。

  时光荏苒,他们始终聚焦部队、聚焦实战,推动试验测试与未来战场对接、与部队需求对接。

  2015年,该站执行全军某重大作战试验测试任务。面对全新的测试项目、组试模式、试验流程,该站站长冯伟的话斩钉截铁:“没有装备自己研制,没有经验自己摸索,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该站迅速成立攻关小组,先后攻克高精度实时定位等10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军首部作战武器装备终端采集系统,用一组组精准的测试数据为部队服务。

  “仿真参数输入,开始测试!”随着工程师吕海东发出的洪亮声音,雷达系统仿真主控机显示屏上闪动着各种数据曲线的波形。这是该站正在开展的雷达仿真基金项目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测试。该项目能够对系统性能分析、规划、评价、寻优和设计,极大提高武器系统试验鉴定的费效比。

  某型武器进行高原试验,地形复杂,各测试设备无法实时进行数据整合。高级工程师宫志华提出:能不能将所有弹道参数和关键点数据融合处理,研制出一种集实时分析解算于一体的测试诸元整合方法。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测试站创新团队的响应,经过1年多的攻关论证,测控系统精度工程项目问世,可提高数据预处理精度25%,提高弹道估计精度60%。

  人才素质及时升级

  测试站深知科研工作是一场创造力竞赛,他们紧扣武器装备技术发展动态、关键技术攻关、战场态势感知、创新成果应用等重点领域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新装备刚列装3天,军校教员就来培训,这才叫雪中送炭!”刚参加完培训的测试技师吴波高兴地说。该站接来的一部新型雷达,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复杂、涵盖专业多的特点。他们及时邀请军械工程学院雷达专业教员来站为官兵做系统培训。近年来,该站针对武器系统发展呈现智能化、多样化特点给测试体系人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试验任务积极探索依托院校培育人才的新渠道,确保干部素质及时升级。

  该站的赵春霞博士带领攻关团队优化雷达仿真和性能评估方法,成为我国雷达训练与仿真未来发展风向标。高级工程师姜天水充分发挥多年靶场测试积累的宝贵经验,针对年轻技术干部提出了“第1年参与课题研究,第3年申请科研项目,5年之内出成果”的目标,牵引和带动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整体跃升。工程师段鹏伟在姜天水高工的帮带下,相继攻克3项测试难题,获得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今,该站已逐步形成了“关键岗位有专家、专业方向有梯次、个人成长有目标”的格局。

  作战准备不等人

  穿越六省,寒风凛冽,累计行程6000多公里……从“北国雪原”转战“大漠戈壁”,承担押运任务的该站官兵短短7天就完成了雷达设备转场任务。连续的奔波,起早摸黑的工作,大家非常疲惫。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一向身强体壮、活泼好动的技术干部田珂竟趴在饭桌上打起盹来!

  雷达研究专家、高级工程师冷雪冰的“苛求”表现在他的严谨上,经常能“刁钻”地发现别人觉察不到的问题。在一次射表试验中,冷雪冰敏锐地发现数据中速度曲线呈现有规律的微小起伏变化,而后在导弹和火炮试验中均出现类似现象,他以此为题开启了10年研究之路。雷达仿真、外弹道学、微多普勒现象等难题一一被攻克,最终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老同志冲劲浓,新同志后劲更足。负责存储式电子测压器的工程师李大鹏,则以另一种“苛求”而出名。为了早日完成某型火炮末敏弹测试任务,他带领团队数次到研制厂家、科研院所调研,儿子出生才2天,便火速返回工作岗位。“作战准备不等人,时间如战鼓!”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李大鹏如是说。

  多年来,为了铸剑利刃,这支勇往直前的团队始终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