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奥兰多恐袭凸显美国反恐困境 挑战或更严峻

2016年06月15日 08:57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6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发生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枪击案。据媒体最新报道,事件已造成49人遇难、53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布对事件负责,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将之定性为“恐怖和仇恨行径”。枪击事件的血腥与残忍令人发指,而其背后凸显出的美国反恐困境也值得深思。

  内生外联,恐袭变种防不胜防。“9·11”事件之后,美国发动的一系列“反恐战争”,虽致中东等地越反越恐,但美国本土也着实太平了几年。然而好景不长,2013年起,美本土开始接连遭受爆炸、枪击等恐怖袭击,且伤亡日甚。究其原因,一方面,恐怖袭击变种升级,日益自发化、本土化、独狼化。以此次枪击案为例,袭击者奥马尔·马丁并非外国恐怖分子,而是父辈即移民美国、土生土长的美国居民,他曾两度成为美联邦调查局的恐怖主义调查对象,但都因问询无果而结案,防恐难度可见一斑;另一方面,高技术社交方式的广泛普及,使极端思想和恐袭方法传播难以屏蔽,近年来的恐怖袭击者几乎都在互联网上与“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有过交集。外联渠道的畅通,使美国两洋“天堑”对恐袭的阻隔作用大幅降低。

  恶性循环,文化撕裂日趋加剧。昔日,种族和文化的多元性曾被诩为美国力量之源,“种族文化大熔炉”俨然成为美国的一个代称。而如今,种族和文化的冲突正在逐渐撕裂美国社会。例如,恐袭不断强化了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对特定宗教与民族的敌视,一些政策开始转向激进;而上述敌视与激进政策又反过来挤压美相关人群的生存空间,于是导致部分人转向极端,更可怕的是,这种恶性循环正愈演愈烈。事实上,美国社会的撕裂不止于此。从2011年以抵制社会不公为目的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到2013年民主共和两党因预算分歧导致政府停摆,再到2014年黑人青年遭警察枪击引发的弗格森骚乱……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美国民众都出现了自我认同危机,这为极端主义乘虚而入提供了理想土壤。

  冰冻三尺,枪支管控困局难解。奥兰多恐袭事件,再次将美国控枪问题推到风口浪尖。美国人口占全球4.4%,占有的枪支数量却超过40%。去年全年,造成4人以上伤亡的美国枪击事件就达353起。但是,公民持枪在美国兼具法理依据、民间支持和利益集团力挺,导致控枪成为美国长期难解之疾。多年来,有关控枪的争论喋喋不休,实际成果却寥寥无几,奥巴马曾积极推动控枪,最终却不得不落泪承认控枪失败。有数据显示,此前即便是美国发生枪击案之后,其民众对控枪政策的支持率也往往无明显变化;欧洲系列恐袭发生后,美国内市场枪支销量更是大幅飙升。因此,指望借此次枪击事件在美国推动控枪的成功几率微乎其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恐怖主义不断扩散与民间大量拥枪相结合的长期压力之下,美国国内反恐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作者李路 李晶 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