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解放军二代机冒巨大风险实现“不可能完成”战术

2016年06月21日 10:3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我们怎样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际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闻调查与思考

  □引 子

  出航,中国海军编队的脚步越走越远。

  初夏时节,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赴西太平洋练兵备战,全程运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导航、定位。

  同一时刻,海军第23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组织演练,研究运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指挥、通联……

  聚焦相距万里的两场演训,你也许不会想到——

  2015年3月30日,我国自主创新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仅仅1年后的今天,“北斗”家族新星闪耀,成为我军“走出去”的有力支撑。

  细细品味,所有这些场景传递着同样一个信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全军部队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行进在改革强军的新征程,该如何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近日,记者走进三军部队和科研院所,采访调研他们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创新是军人必备的能力素质,是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的“刚需”——

  不懂创新,如何读懂战争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回顾战斗力建设中走过的一段“V”字型发展历程,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对习主席的这一论断感慨颇深。

  几年前,该师参加空军组织的“金头盔”比武考核,却在首轮以大比分惨遭淘汰。这一结果,在该师官兵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失利,是他们不够努力吗?显然不是。该师的训练强度之大全军闻名,特技飞行、极限训练在这里如同家常便饭,飞行中大载荷机动,让不少人大腿上血点密布。

  昨天的辛劳,为何没有换回今天的功劳?深刻反思中,官兵们慢慢悟出败因:从表面上看,是大家对电子对抗不够重视,忽视了信息作战的应用;而从根子上看,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思维观念落后,仍然固守过时的作战理念、作战方式所致——

  指挥员嘴里喊的是打赢未来战争,而带领部队准备的却是“过时的战争”,抓战斗力建设沿用老方法、老套路。

  飞行员不敢创新、不会创新,训练满足于高难度、大过载,战法、训法变化不大、招数不多。

  走出败仗的阴影,该师党委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可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官兵认为创新是上级的事、科研院所的事,与普通官兵关系不大;还有不少人认为,练兵打仗主要靠练,少玩虚的。

  “对创新的理解不应简单化,它不仅仅是科研创新、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种发展理念、思维模式。”对此,该师广泛开展“建设创新型部队、争当创新型军人”活动,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新观念,以创新驱动实现部队的转型发展。

  牵住了创新的“牛鼻子”,该师战斗力建设随之水涨船高,很快便在“战场”重展雄风——在新一届“金头盔”比武考核中,他们将7顶“金头盔”中的4个收入囊中,而5个获评的“空战优胜单位”,该师3个参赛团全部在列。

  不懂创新,如何读懂战争?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这种共识正在全军部队逐渐成形:创新是军人必备的能力素质,是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的“刚需”。

  这“刚需”,来源于抢占未来战争制胜先机的迫切需要。

  “过去我们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不改革是死路一条;现在可以这么说,不创新、创新慢了也是死路一条。”国防大学兵棋教研室司光亚总工程师谈到,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

  创新决定生死,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例子:2012年1月,柯达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拥有131年历史,曾占据全球胶卷市场的2/3,看似不可战胜的庞然大物,在创新的“抢滩战”中滞后于对手,最终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访三军、话改革、谋发展,不少官兵向记者表示,制约我军建设发展和战斗力提升的突出矛盾是创新能力不足,我军建设中一些老大难问题久攻不克,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创新能力不足。

  这“刚需”,来源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迫切需要。

  “三新”大讨论中,南部战区某集团军政委陈杰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官兵思想上抱残守缺,拒绝学习和了解现代战争所必需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这怎么能适应改革,怎么能适应未来战争?

  我们在采访调研中感到,一些官兵脑袋里装着的是过时的思维观念、固有模式,对传统的建设理念形成了路径依赖,结果在新体制下工作不得要领,虽然下气力不小,成效却不大。

  “改革是今后的工作主线,也是创新的最佳平台。”北部战区一位领导坦言,新形势、新体制下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弥补军事斗争准备的短板、突破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政治工作的创新、军民融合的深入、利益藩篱的打破……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拿出新思路、新办法。

  今年4月,军委一个调研组走进国防科技大学,组织一批专家教授进行座谈。座谈中,这些潜心研究天河、北斗、激光等高精尖国防科技的科学家,围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思想、有质量、前瞻性强的意见和对策。

  “国防科技创新前沿,就是现代战争制胜前沿,两者紧密相连。” 谈及此事,这些科技精英的言辞中丝毫没有自得,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当今世界,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我们在军事领域的差距还很明显,如何由后发变先发、由跟跑变领跑,事关国家安全。

  抵近观察全军部队的创新实践,我们当更加坚定地认识到——

  当务之急,就是要按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抓紧研究部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不断推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军事创新。

  哪里需要创新?怎样进行创新?如何评价创新……一连串的问号直指创新驱动的发力点——

  军事创新,准星瞄向哪

  屡屡获奖的科研成果,为何藏在“深闺”——

  对抗演练中,某团利用指控装备智能组网系统,大幅降低了数据交链的出错率,使组网建链的时间比以往快了50%,从而大大提升了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这个宝贝,是我参加院校培训时无意中‘捡’到的。”该团一位领导略带遗憾地告诉记者,“可惜的是,该成果参加各类奖项评选后,便被扔在一边睡了3年大觉。”

  翻炒新概念的战法,走上“战场”便露怯——

  一场演练,某团虽然采取了数频共用、联合抗扰等多种创新战法,却始终没有突破“敌”电磁干扰。结果,部队攻防两端组织无序,指挥员一筹莫展。

  “别看所谓的新战法名头很响,其实不过是贴了一个时髦的‘标签’,实质是新瓶装旧酒,能起到什么效果?”熟谙内情的官兵一语道破天机,“兄弟单位都有创新成果,我们没点‘动静’没法向上级交代!”

  ……

  不久前,某集团军在主题教育中晒出来的这些问题,引发广大官兵的共鸣:军事创新,准星瞄向哪?

  战斗力标准,军事创新的“度量衡”!解读某师创新发展轨迹,答案不言自明——

  “这些成果,见证了我师科技创新的辉煌与失落。”在该师作训科参谋的带领下,记者在山坳中的一处仓库里看到,一批科技革新器材横七竖八地躺在物品架上,诉说着一个无情的事实:它们尚未在“战场”建立寸功。

  “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获奖而创新,导致这些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革新成果,严重脱离实战需要,最后不得不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这位参谋告诉记者,“当年,这种错误思路的引导,造成大量革新成果‘泡沫化’,不仅浪费严重,而且还搞坏了风气。”

  沉痛的教训,让该师官兵看得更加透彻:“战斗力标准树得不牢,军事创新就像鱼儿离开了水,难有生命力。”

  沉痛的教训,改变了该师军事创新的轨迹:过去走的是立项—攻关—成果报奖的路子,之后就很少有人问津;如今是立项—攻关—“战场”应用,之后便是普及推广。

  “要抓紧搞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运用,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今年两会上,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说到了全军官兵的心坎上——

  军队的一切创新成果,都要用是否增强了我军战斗力这个标准来检验,不能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创新工程,必须扭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靠创新突破战斗力“瓶颈”……

  战斗力是创新的准星,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国防科技大学一位领导在给部属辅导授课时动情地说:“红军长征,战士醒来时不是问有没有饭吃,而是问,往哪里走?向北,就是正确方向,就是胜利;向南,就走错了,就是失败。这就是方向的力量。我们搞科技创新,是要为打赢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拿奖、扬名、评职称,那就犯了方向性错误。”

  瞄准战斗力这个准星,全军部队创新发展的步履更加坚实:

  ——创新成果拒绝“纸上谈兵”。3月中旬,陆军某集团军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攻关与实践论证相结合的办法,对一批丛林作战的创新战法进行检验,并规定只有通过一年的实战检验期才能获得“准生证”。

  ——推进创新“踏石留印”。某团曾承担创新军地一体保障模式试点任务,后来因改革转隶,工程进行一半就暂停了,但该团官兵认为,与战斗力有关的一切创新,都必须坚持完成!他们主动与新老上级联系,争取支持,使该项任务有效接续,军地联合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创新实践无惧风险。某型二代机由于装备性能受限,“半斤头翻转拉起”战术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某团官兵受领攻关任务后,冒着发动机失速停车等风险,首次在该型战机上实现这一战术突破。

  对此,官兵们由衷地发出感慨:哪里需要创新?怎样进行创新?如何评价创新……战斗力是唯一标准。

  军事创新领域充满着不确定性,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

  创新驱动,谁来驱动

  在我军科技创新重镇——国防科技大学采访期间,科大人对创新的执著深深打动了记者:

  高伯龙院士钻研环形激光器,攻克激光陀螺的技术难关,一干便是30年;“北斗少帅”王飞雪拿下北斗卫星导航关键技术,一干便是20年;刘忠教授创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一干便是18年……

  当我们感叹成果的来之不易时,这些已名满天下的专家教授却不忘告诉我们:学校党委的坚定支持,是科研创新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高伯龙院士不会忘记:当年,国内先后有数十家科研单位投入到激光陀螺的研究,但均因各种原因悉数下马,仅有他带领的创新团队坚持到了最后。高院士动情地说:“我们的坚持中,更有校党委的坚持。”

  王飞雪教授不会忘记:当他和几名同学主动请战,提出解决北斗导航卫星关键技术的方案时,有人断言“根本不可能实现”,认为是异想天开。然而,学校党委却大力支持他们放手去干。要知道,当时他们还只是一群科研“菜鸟”,“带头大哥”王飞雪也仅仅27岁。

  一个科研团队,10年、20年,甚至几十年不出成果,不仅无法在这届党委班子任期内出成果,而且有可能永远也出不了成果,可一茬茬党委班子依然接力扶持,这样的事例在国防科技大学为数不少。

  采访期间,恰逢该校军师职领导干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研讨班上,政委王建伟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求:要对遭遇挫折、出现失败的科研人员给予大力支持,少一些质疑苛责、多一些耐心包容,少一些冷眼相待、多一些人文关怀。

  国防科技大学党委对待创新的态度,令人感动。然而,东部战区某部党委的做法,却发人深省。

  在某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中,该部课题组连续奋战了2年,却屡战屡败,迟迟出不了成果。该部党委经过严格考评论证后,认为课题组研究手段单一、工作模式落后,果断决定临阵换将,对课题组的部分人员进行“换血”。人员调整不到一年,该项目便柳暗花明、起死回生。

  对待创新者的态度,两个单位党委缘何有如此差异。谈及原因,国防大学编研部部长许森一语道破:“前者进行的是探索性强、风险高的创新,而后者的时效性强、技术挑战相对较低,不同的要求决定了党委不同的态度。”

  殊途同归,离不开两个单位党委对创新的科学领导。反观少数单位,对军事创新缺乏组织、放任自流,出成果全凭运气;不顾军事创新的客观规律瞎指挥,导致官兵们无所适从,成果“难产”;仅凭热情盲目上项目,成果“含金量”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创新驱动,谁来驱动?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越来越多的部队领导认识到:“军事创新领域充满着不确定性,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需要党委领导、政策制度、人才队伍、文化氛围等方方面面的要素作支撑。”

  北部战区陆军某部领导感慨,过去由于选人用人方法比较单一,导致一些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专业不对口,作用难发挥。为此,该部制订了《官兵创新奖励实施方法》等措施,把创新成果在训练中产生的效益与立功受奖、晋升职务、选改士官等挂钩,扭转“重职务轻实务”的错误倾向,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

  西部战区一位领导谈到,各级党委领导尤其要以崭新的视角审视战斗力建设,用科技创新牵引军事理论、组织体制、运行方式的深刻变革,总结“昨天的军队”、瞄准“明天的军队”、思考“后天的军队”。

  走访三军,记者欣喜地看到,各级党委高擎第一责任人的旗帜,成为部队创新发展的“主心骨”——

  南部战区不断强化党委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创新“容错”机制,鼓励机关干部结合岗位实践大胆创新;

  海军东海舰队党委专门成立了战法研究室,着眼历次实兵演习经验,建立新装备战法训法重难点问题档案,瞄准差异逐一攻关;

  火箭军某基地创新政治工作,推出“理论闯关我最棒”网络游戏、“长箭之鹰”网上微播客平台等教育新模式……

  在风起云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中,我们应当铭记这样一条真理:惟创新者胜!(本报记者 张科进 刘建伟 特约记者 张 喆)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