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专家:仲裁闹剧无法掩盖菲非法侵占中国岛礁的事实

2016年07月15日 08:39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仲裁闹剧无法掩盖菲非法侵占我岛礁的事实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解读之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溯本清源,以正视听,还原了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事实真相,揭露了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和临时仲裁庭玩弄的诡计和伎俩。

  白皮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核心是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问题。”中国和菲律宾隔海相望,原本不存在领土和海洋划界争议。1898年6月,菲律宾在经历西班牙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获得独立。同年,美国占领菲律宾。菲律宾的领土主权范围主要由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1900年《美西关于菲律宾外围岛屿割让的条约》、1930年《关于划定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的边界条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所确定,中国南海诸岛在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外。1935年的菲律宾宪法再次确认了菲律宾的上述领土和海疆范围。

  菲律宾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陆续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8个岛礁。2013年1月,在域外大国的怂恿支持下,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背信弃义提起强制仲裁,目的就是掩盖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事实,通过第三方仲裁使其非法行为所得永久合法化。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的整体性安排,岛礁领土争端不属《公约》的调整范围,而由一般国际法调整。对于海洋划界争端,中国根据《公约》第298条将其排除在《公约》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之外。自1995年以来,中菲已在多个双边文件中达成协议,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端。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规定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端。直至2011年,菲律宾还与中国发表声明,共同承诺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

  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明知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超出《公约》的调整范围,仲裁庭对菲律宾提起的仲裁事项没有管辖权,为了绕过这一法律障碍,制造提起仲裁的依据,菲律宾蓄意对自己提请仲裁的实质诉求进行了精心的包装。比如,菲律宾一再表示自己不寻求仲裁庭判定哪一方对两国均主张的岛礁拥有主权,只要求仲裁庭对中国在南海所主张的海洋权利是否符合《公约》的规定进行判定,使仲裁事项看起来好像只是关于《公约》的解释或适用问题,不涉及领土主权问题。然而,菲律宾的包装无法掩饰其提请仲裁事项的实质就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

  菲律宾还要求仲裁庭判定南海若干岛礁、岩礁、低潮高地和水下地物的性质和海洋权利,而实际上南海部分岛礁的性质和海洋权利问题与主权问题不可分割。在确定了领土归属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国家对该国的海洋权利主张是否符合《公约》的规定提出质疑或者提出了重叠的海洋权利主张,才会产生关于《公约》解释或适用的争端。如果岛礁的主权归属未定,一国基于岛礁的海洋权利主张是否符合《公约》规定就不能构成一个可以提交仲裁的具体而真实的争端。就本案而言,菲律宾要求仲裁庭先行判断中国的海洋权利主张是否符合《公约》的规定,是本末倒置。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机构在审理有关岛礁争端的案件中,从未在不确定有关岛礁主权归属的情况下适用《公约》的规定先行判定这些岛礁的海洋权利。

  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以维护国际法治为幌子,企图掩盖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事实,通过第三方仲裁把其非法行为合法化,不仅违背“非法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的习惯国际法规则,而且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公约》等全球性多边条约的明文规定。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的所作所为,不仅构成滥用权利和背信弃义,而且违背禁止反言的国际法规则,更是对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公然违反。

  正如白皮书所言,“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是恶意行为。”临时仲裁庭作出的所谓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不接受所谓裁决结果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无论菲律宾如何粉饰包装,如何巧舌如簧,都无法改变其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历史事实,无法改变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历史事实,无法动摇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作者张军社 田甜 单位: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