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解放军战保一体:保障车队不再追着战机跑

2016年07月18日 08:2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战保一体,一道非迈不可的“坎”

  █本报记者 代 烽 特约记者 吴 旭

  盛夏时节,空军某师飞越上千公里参加联合演练。记者欣喜地看到,“战机天上飞,保障车队地上追”的场景不见了,保障工作全部转交任务机场完成。

  “过去,转场演训只能依靠自我保障,难以跟上实战化训练的需要。”谈及过往的一幕幕,该师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带着‘坛坛罐罐’上战场,如何能打赢?”

  如今,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持续推进,全军部队围绕联战联保展开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保障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的格局逐步被打破,趟开跨单位保障、跨军种保障的新路,保障打赢现代战争的能力显著提升。

  第42集团军后勤部部长施培城谈到:“未来作战既是信息火力的对抗,更是保障力量的比拼。后装保障力量只有融入体系训练,经受实战环境检验,才能实现平时练保障,战时保打赢。”

  走访三军,记者感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对我军保障力量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深层次的保障问题仍需要各级重视——

  某师通信设备由不同部门配发,维修工具和零配件不配套、不通用,增添了战场保障难度。官兵呼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简化战场保障条条块块。

  一次演练,某炮兵旅后装指挥所拟制保障计划时,资源分配不科学、不精细,将大部分弹药交给伴随保障群运行,结果伴随保障群因队形庞大暴露行踪,遭“敌”火力打击后造成前方弹药供不上。

  某机步团远赴千里参加实弹演练,派出一个排押运弹药。其实,演练地域附近就有一个弹药仓库。该团领导感慨:“平时训练不打通保障链路,战时又如何做到需求实时感知、行动全程管控?”

  演兵场上,保障筹划不精细、保障链路不顺畅、保障行动不及时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战场保障难以与作战体系融为一体,制约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

  战保一体,是一道非迈不可的“坎”。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如何推动保障由被动向主动、由单项向体系、由粗放向精准转变,从军委机关到基层部队,大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行动越来越自觉:

  ——战保一体,离不开集约高效的资源保障。“我军传统的保障模式力量单薄、专业单一、技术落后、资源分散,难以完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任务。”东部战区陆军装备部一位领导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机械化为主的保障思路,统筹规划、合理分配各军兵种相对分散的资源保障,简化工作程序,把各自为战的保障力量聚合起来。

  为趟开集约高效的保障路子,今年4月下旬,他们积极协调装备承研承制单位、修理工厂和科研院所,签订“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合作协议”,建设了新型光电装备、新型火箭炮、新型炮兵指挥系统、新型步兵战车等4个新装备军民一体化技术服务站,有效提升了新装备维修能力。

  ——战保一体,离不开高素质的保障人才队伍。在某集团军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他们结合战争形态升级、装备更新换代的实际,制订出台保障人才队伍规划,探索实践科研单位、生产厂家、院校、部队“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训方法。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一批专业技术保障人才送到其他军兵种“淬火”。

  该集团军领导深有感触地谈到,这些年虽然各级都加大保障人才的培养力度,但保障人才不论数量还是质量,离未来联合作战需求差距还很大,我们必须抓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窗口期”,培养一支既懂保障、又会指挥,既懂本军种、又懂其他军种,既精谋略、又擅决策的新型保障人才队伍。

  走访全军,记者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制约保障能力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难题,就一定能开创战保一体的新局面。

  观训快评:

  像打仗一样保障

  ■张科进

  习主席深刻指出,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一言以蔽之,保障之道事关军队的生死存亡,不可不察。

  抗美援朝战争中,保障线上的战斗与火线上的战斗同样激烈;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伤亡人员中许多都是保障人员。保障从来都是为作战服务的,却从未像今天这样与作战联系得如此之紧密。

  像打仗一样保障,就要把保障当成战场“主角”,像筹划作战行动一样筹划保障行动,同步感知作战需求,快速调度保障要素,科学配置保障资源;像打仗一样保障,就必须深刻洞察未来战争的制胜机理,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战保一体、训保一致。

  盛夏观训,丈量我军保障力量建设的“短板”和“瓶颈”。我们只有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勇敢地趟过这道非迈不可的“坎”,才能制胜未来战场。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