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新型装甲车、无人侦察救生船亮相军民融合展(图)

2016年07月18日 08:37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参与互动 

  北京某科技公司展区的工作人员正在介绍他们研发的调度指挥系统。于俊楠摄

  7月4日至6日,第二届中国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在京举行

  走进展会,细数那些没见过的装备

  ■本报特约通讯员 于俊楠

  7月4日至6日,第二届中国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以“指挥控制聚焦军事变革、创新创业助力军民融合”为主题,紧扣自主可控、网络安全、联合指挥、机动平台等热点领域,展示军民融合的创新成果,为军地双方进行高端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

  强国必先强军。笔者了解到,此次博览会参展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参展的高精尖技术装备绝大部分是军民融合的产物。这些技术装备缘何而生,在部队实战化建设中能发挥多大威力,参会的专家对军事前沿科技又怎么看?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进博览会现场,一探究竟。

  现场对话:

  这些装备很酷又实用

  7月6日上午,笔者刚走进博览会一楼展区,就被4辆新型轮式装甲战术车吸引。这些车凭借靓丽的迷彩外衣和威武的造型,引得许多观众争相合影留念。

  这4辆车由北京中资燕京汽车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张德新向笔者介绍,4辆战术装甲车分别是首长指挥车、侦察指挥车、次声拒止车和10人班用运兵车,它们是该公司遵循车族化、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理念,自主设计研发出来的新型装备,分为“猛虎”和“卫士”两个系列。其中“猛虎”系列最大的特点是高机动性和高防护性,配备国产玉柴6缸发动机,全时四驱,战斗全重8500千克,最高速度可达135千米每小时,续驶里程900千米,枪弹防护能力2级,能够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行驶,专门为部队作战或执行紧急任务研发。现场不少部队代表表示出兴趣,纷纷上前了解详情。

  穿梭于展区,笔者发现,此次参展企业有不少高科技软件公司,北京格瑞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其研制的仿真软件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当前,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及发展,仿真已成为军事作战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展台负责人陈永刚的操作下,笔者现场观看了该公司仿真软件AnyLogic的仿真效果。只见屏幕上绿、蓝和红、黄共2组4种颜色的小光标不停跃动,电子地图上地物地貌尽显其中,展现出以兵力态势、地势态势、通信态势、电磁态势等多元态势融合的综合战场态势。陈永刚介绍,这些都是通过建模完成的,软件通过对作战背景、战斗编成、兵力部署、作战任务以及作战过程的详细建模,采用可视化图形技术和分布式协同仿真技术,实现战场态势和作战推演仿真,并通过最后的仿真结果用于检验作战方案、训练指挥员、兵力推演、反恐演习和未来军事决策等方面,可有效节约作战资源。

  现场追踪:

  它们是抗洪抢险好帮手

  自南方进入汛期以来,鄂、皖、苏、赣、湘等地接连发生洪涝灾害,抗洪部队官兵紧紧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并肩抢险。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里,笔者欣喜地发现,高科技抗洪装备成了官兵抵御洪水的好帮手。在博览会现场,笔者也寻找到了这样一些新装备。

  在北京某科技公司展区,该公司工程师胡健介绍,他们研发的FH-V088应急通信系统和FH-V088应急中心,集音视频和数据通信于一体,可将抢险救援现场或生产作业区的动态、静态图像,以及数据和语音上传至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可据此指挥决策,并通过双向语音通讯对现场进行指挥调度,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快速有效完成。

  有没有无人救生船?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进了珠海云洲智能展区。比起普通的应急救援船艇,该公司研发的抗洪抢险无人侦察船不仅能实现智能化无人控制,自主导航,在人员难以抵达的环境中投放,还能通过搭载部队专用通讯系统,快速完成对受灾水域的侦察和勘测,同时利用实时音视频通讯辅助开展救援工作,保障部队救援安全。

  笔者现场与安徽某预备役师参谋张大为进行了电话连线。张大为告诉笔者,在这次抗洪中,他们师注重发挥新型抗洪抢险装备的作用,将“国防云”全天候即时指挥系统、水陆两栖侦察车、85型门桥、无人机、新型救生筏等装备投入使用,为官兵抗洪抢险提供了极大助力,提高了救援效率。

  随后,笔者现场追踪展区中所有涉及应急救援的技术装备,有了更多收获:湖南某公司研发的水陆两栖无人机,尺寸小升力大,飞行稳定性高且有两栖多用途,可实现水上、山地抢险救生;武汉某科技公司研发的指挥调度系统,功能集中、设备精简,可在移动营地之间灵活开展指挥调度,现已成功应用于我军某部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西安某公司研发的抛绳器,能够方便快捷地在难以到达的地带搭起一道空中绳索通道,供实施抢险救灾人员实现攀登悬崖峭壁、跨越河流险滩……

  现场实录:

  聚焦军事变革名家谈

  在与博览会同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上,10余位院士、专家做了主题报告,7个专题论坛,100多场专题报告,重点围绕天地一体化全球信息网络、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发展、大规模战场三维感知、信息融合与指挥控制、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框架、大数据仿真及决策应用等议题展开。

  未来作战,指挥与控制技术将是军队战斗力提升的关键因素。7月5日,中国指挥与控制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浩作了题为“指挥与控制学科的建设”的开场报告,随后,9名专家围绕“智能系统中的自学习”“国家天基信息网络发展思考”“指挥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挑战”等前沿科技发表看法。6日,大会围绕“智能指挥与控制”“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等6个主题举行近百场报告,涉及范围涵盖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发展、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框架、大数据仿真及决策应用等热点领域及关键技术。

  在“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论坛现场,笔者聆听了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张建文主题为“化学事故群智能溯源研究”的报告。张建文教授从“蚂蚁觅食”的实验引入,通过逆向发散思维对蚁群食物源确定行为进行研究,总结蚁群觅食行为的规律,提出了群体智能算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事故源的确定。采访中,张建文教授向笔者介绍,群体智能算法应用到军事领域,可以帮助部队官兵快速判断辐射源、化学源或爆炸源的位置,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应对处置效果,避免次生伤害,减少人员伤亡。

  中云智慧董事长李新的报告围绕“人工智能与安全防护”展开。他表示,公司研发应急救援机器人、云洗消机器人系统及基地应急救援推演系统,旨在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传统安全产业,赋予机器以人的智慧,致力于让机器看懂物和世界。

  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师朱勇兵,在“基于3DGIS的突发化学事故灾害评估与救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报告中提及了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当时,以某防化营为主体的国家级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队、原北京军区核生化防护研究所、防化研究所、防化学院均参与了事故救援。朱勇兵认为,此次成立的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旨在为国内从事该领域的学者、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和部门机构打造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进而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为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效益建言献策,增强指挥与控制学科在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重大作用。

  徜徉会场,从各个企业参展的创新成果和院士专家们的学术报告中,笔者感受到了一股爱军拥军的浓厚气息和强大的社会力量。如果说小推车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今靠军民深度融合凝聚起的强军意志和社会力量,将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力量源泉。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