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践行1998年的击掌相约:“若有战,召必来”(图)

2016年07月18日 08:4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抗洪一线,后备军答好三道题

  ——湖北省军区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抗洪救灾闻思录

   7月5日晚,湖北省军区200余名官兵紧急赶赴野芷湖,冒着大雨彻夜加固堤坝。粟 毅摄

  写在前面

  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洪灾。面对洪水肆虐,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全力支援地方防汛救灾,一支支部队紧急奔赴抢险一线。在这支抗洪大军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充分发挥寓军于民的优势,奋勇争先、抗击洪魔。他们作为“民”,身处灾区,熟悉情况;作为“兵”,训练有素,突击力强。抗洪就是打仗,大灾就是大考。在这张以防汛救灾为命题的考卷上,后备力量该如何作答?请看来自湖北省军区的报道。

  题目一 洪灾袭来,能否拉得出、顶得上?

  常备不懈 召之即来

  《狼来了》的故事,经常被一些人用来与防汛抗洪进行类比。

  湖北是著名的“洪水走廊”,防汛历来是大事。这几年,湖北省军区调整民兵预备役建设布局,在沿江、沿湖地带划出重点,布下重兵,投入重器,以防不时之需。

  但是,抗洪演练年年抓,“狼来了”年年喊,却十几年没有遇到过真正意义上的大洪灾。

  这一次,“狼”真的来了。后备力量能不能拉得出、顶得上?上级在看,老百姓也在看。

  “独山湖开局战”是今年湖北抗洪抢险的第一战。6月28日,阳新县连降暴雨,独山湖水位暴涨,截流港于当日凌晨告急,16公里长的大堤出现了近30米长的溃口,下游7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情况十分危急,阳新县民兵应急分队作为第一支抢险力量火速抵达现场。

  洪水面前没有退路,困难再大也要硬着头皮上。大堤上拉着一幅醒目的标语:“抗洪抗到水低头,堵口堵到水不流。”在这场恶仗中,很多民兵连续战斗20多小时,大部分昼夜没有合眼。堤坝松软,大型工程机械无法驶入,他们就肩挑手抬,600方块石、20余个钢筋笼、近万个编织袋几乎全部填入溃口……有人给他们算了一笔账:那一夜,每人装填运送的砂石量至少达到了1吨。

  后备力量必须回答的不光是苦累,还有生死。湖北省军区政委冯晓林说:“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民兵,生死考验一词似乎非常遥远。但对于参与抢险救灾的他们,却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午夜的独山湖,夜色如墨,远处不时有闪电划过,官兵们扛着沙袋疾步奔走在狭窄湿滑的堤坝上,3米多深的洪水犹如困兽般不停地撕扯着堤岸的泥土。

  凌晨1点,当地传来噩耗:与民兵们一样奋战在抢险一线的阳新县白沙镇汪武颈村妇联主任李莲,在排险的路上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消息传来,让不少民兵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

  “身处一线,才真实感受到危险的存在。”兴国镇基干民兵王立俊向记者坦言,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既然当了民兵就要敢于面对,平时训练搞了那么多,不就是有朝一日用得上么?

  的确,“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没有准备。截至发稿,湖北省投入抗洪的民兵预备役力量已达5.6万,这一数据创造了该省近20年来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人数之最。在大灾大难面前,后备力量直面挑战,敢打必胜,主动到一线去证明自己,他们的表现无疑是合格的。

  题目二 面对险情,是顾大局还是护小家?

  主动请缨 来之能战

  在湖北洪湖,有一支民兵组成的抗洪突击队,在当地有着响亮的名字——戴家场民兵。1927年,戴家场人打响洪湖革命第一枪;1998年,他们组成敢死队奔赴一线抗洪抢险。抗洪任务完成后,当年的戴家场民兵外出务工之前,在洪湖大堤上击掌相约:“若有战,召必来”。

  时隔18年,在洪湖大堤上,人们又看到了那些久违的面孔。尽管当年那些民兵已分散祖国各地,有的甚至举家迁移,他们完全可以各守一方,但他们仍选择赶回家乡奔赴抢险一线。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新的民兵也纷纷加入队伍,“若有战,召必来”精神在接续传递。

  7月4日,接到洪湖市防汛指挥部的抗洪指令,戴家场镇武装部部长王庆,决定再度召集戴家场民兵。“算我一个!”“算我一个!”……大雨中闻讯而来的民兵纷纷报名。3小时后,近百名民兵集结完毕,驻扎在万全镇永丰学校,随时待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卢墩村民兵干部卢胜科参加过1998年抗洪,抗洪排险有经验。就在去抗洪的那天,卢胜科面临着一道选择题:一边是抢救自家的25亩农田;一边是到河堤大坝上抢险,最后卢胜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妻子苦口婆心劝阻:“家里的内涝都没有解决,你去抗洪干嘛?”卢胜科态度坚决:“排了内涝,河堤湖堤怎么办?只有先保住大堤,才能保住家园,大堤一溃口,啥都没了!”

  从7月4日到10日,近百名戴家场民兵连续一周都没回家,却处理了10余处大小险情。

  在这道关乎集体与个人的选择题中,选择集体的不只有戴家场民兵。湖北省军区参谋长杨万军介绍,今年湖北灾情发生后,全省数千名民兵千里迢迢从外地赶回家乡,其中不乏一些素质较高的民兵在工厂和企业里成了骨干,老板劝他们不要走,但他们仍义无反顾地返乡抗洪抢险。

  “若有战,召必来”,绝非一时的嘴上痛快,而是一生的郑重承诺。在这场全民参战的抗洪战场上,涌现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武汉市新洲区人武部部长徐申正,老父亲脑梗塞命悬一线,刚请假赶回安徽老家,就接到洪水中的新洲数万群众命悬一线的通报,两个“命悬一线”,徐申正选择了后者;在外地休假的湖北某预备役师连长陈放,得知汛情后,连夜从两百公里之外打车返回武汉,在大堤上与部队会合夜战野芷湖。

  题目三 协同救援,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科学用兵 战之必胜

  这是一场与洪水赛跑的大救援:

  7月5日,武汉蔡甸,暴雨如注,洪水肆虐,消泗乡岌岌可危,万余村民心急如焚。8时许,防汛指挥部命令:“必须迅速组织消泗乡群众大转移!请人武部负责组织,十万火急!”

  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一个人武部,指挥部的考量不无道理:民兵预备役人员了解当地地形,熟悉风俗民情,在人员转移的动员上优势比较明显。

  狂风暴雨中,蔡甸区人武部政委黄海,组织200余名民兵,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迅速转移。在洪南村一组,70岁的留守老人王珍长期独自生活,性格执拗说什么也不愿意走,民兵始终不离不弃,耐心劝说,他们一颗真心促使老人最终“妥协”,顺利转移到安置点。

  30小时,万人大转移,最终一人未落。这道与洪水赛跑的抢答题,群众给他们打了一个满分。

  抢险救灾如同作战,兵贵神速。在许多情况下,后备军往往是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的第一支队伍,当先锋、打头阵是常态。然而,在用兵上并非任何时候都要主动作为、抢占一线。

  7月1日,武汉市新洲区河堤发生重大溃口险情,洪水如同脱缰野马,一路狂奔。

  根据湖北省防总请求,省军区紧急协调海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火箭军某旅等驻军部队,与武警消防部队,从各方奔赴事发地点进行救援。

  与此同时,待命多时的武汉警备区数百名民兵预备役人员也在焦急等待着出发命令,灾难面前,没有人愿意站在一边袖手旁观,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希望与海陆空部队一道前往抢险。

  但这条大家翘首以盼的命令到最后也没有下达……

  “灾害初期现场管控乱,是历次大型灾害救援的共性问题。”曾在去年现场指挥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的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范志勇说,不是所有的抢险救灾都是兵力越多越好,特别是技术性专业性强的救灾行动,更加强调合理用兵、科学用兵,过度用兵反而会造成拥挤影响救灾效率。

  此言不虚。以这次抢险为例,小小的新洲区河堤发生溃口现场,在短时间内集结了海陆空等多支救援部队:2000余名现役官兵,400余台救援车辆,60余艘冲锋舟……这些部队突击能力强,一旦把在外面待命的2000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也全部调集过来,反而造成拥堵,不利于抢险。

  考虑再三,湖北省军区决定对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另行安排任务,负责群众安置工作。

  抢险救灾,“抢”之有道,科学救援,不可蛮干。这是该省军区给出的解答。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