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全军院校首次海陆综合竞赛 95后用尽“洪荒之力”

2016年08月11日 08: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野战救护与防护比赛中,一名队员正在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供图)

  挽起迷彩服的袖口和裤腿,背上95式自动步枪,21岁的国防科技大学学员盛晓辉站到了“剑鹰-2016”军事技能竞赛的赛场上。他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蓝色海面,哨声一响,他和队友们就要带着十几公斤重的装备扎进大海,参加300米武装泅渡竞赛。

  8月6日,这场由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举办的竞赛在烟台拉开帷幕。来自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等8个单位的15支参赛队伍围绕海上障碍、舢板、抢滩登陆、指挥能力挑战等14个课目展开角逐。

  对于穿着陆军迷彩的盛晓辉来说,在海上参加竞赛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即使是来自海军院校的参赛队员脸上也带着尝试新事物的兴奋表情——他们正在参加的是全军院校首次海陆综合性项目竞赛。

  “这是一次凸显海军特色的竞赛”

  比赛开始,盛晓辉双腿猛蹬浮桥,一头扎进海水中。训练中,他曾经被呛过几口海水,又咸又涩。对这个来自湖南军校的小伙子来说,这就是海洋的味道。

  他的队友中不乏参加过“精武杯”“强军杯”“勇士杯”等知名竞赛的健儿,但这些赛事都以考察陆上项目为主。对他们来说,这是第一次参加以海上项目为主的竞赛。

  据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训练部军事教育训练督导专家组组长木勤朴介绍,“剑鹰-2016”军事技能竞赛是目前全军院校唯一一项海陆综合性项目竞赛。14项竞赛课目里有13项为海上项目,比赛场地分别设置在浅海、滩涂和海岛,“是一次凸显海军特色的竞赛”。

  64岁的木勤朴是军队院校教学专家库成员,他希望把这次竞赛打造成一个“全军院校和部队都可以参与的海上训练交流平台”。从参赛情况看,他初步实现了这个目标。8个参赛单位里,既有海军院校,又有陆军院校,还有海军某潜艇基地这一部队代表。此外,清华大学也派出国防生参加竞赛。

  “未来战争是联合作战,我认为所有军兵种都要掌握海上作战方法。”木勤朴说。

  在课目设置上,此次竞赛鲜明地体现出海洋特色。除了舢板、帆船等传统海上项目,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还把一些陆上项目搬到了海上,以构建更加真实的海洋作战环境。

  比如手枪射击,靶标设置在海上浮台上,参赛队员要乘橡皮艇前往浮台,并在晃动中完成射击。传统的陆上项目——目标搜索也被放到海岛上,并且设置了3个海上搜索点。

  “设置实战化、高水平、综合性的军事技能竞赛,能够有效锤炼学员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进一步推动院校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航空工程学院院长李鸣告诉记者,“这样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

  木勤朴也认为,参加此次综合性海上项目竞赛能够帮助军校学员更快地成长。对海军院校的学员来说,这次贴近实战的竞赛能让他们提前了解部队,为以后任职打下基础。对陆军院校的学员来说,这次竞赛能帮助他们了解海洋环境,扫除训练盲区。

  两周前,盛晓辉和一些队员在海上进行武装泅渡训练时一度有过恐惧心理,“海水里漆黑一片,越游离岸越远,和在游泳池里完全不一样。”而现在,他可以从容地在浅海泅渡,“掌握了一项新技能”。

舢板比赛中,到达终点的参赛班竖桨欢呼。(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供图)

  “不仅是比赛,更是一场带有战术背景的军事行动”

  紧贴实战是这次竞赛的又一个亮点。“每一个课目都带有战术背景!”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主任黄启来说,“14项课目都是教学规定的内容,但我们更强调基础课目在实战条件下的应用。”

  根据设计理念,此次竞赛完整地模拟了战斗班在上级作战编程内夺取敌占岛屿的过程,分为“海上接敌”“滩涂歼敌”“搜剿残敌”3个阶段。据黄启来介绍,“竞赛课目虽然独立,但和战斗进程紧密衔接。”

  “海上接敌”阶段模拟竞赛班通过游泳、乘船、破障等行动靠近敌占岛屿,课目包括着装游泳、海上障碍、陆上障碍、武装泅渡、舢板等;“滩涂歼敌”阶段模拟竞赛班夺取敌占岛屿的战斗,课目包括抢滩登陆、自动步枪和手枪射击、手榴弹投掷、野战救护、海上救生等;“搜剿残敌”阶段模拟竞赛班占领岛屿搜剿敌军的行动,课目包括指挥能力挑战与目标搜索。

  “不仅是比赛,更是一场带有战术背景的军事行动。”黄启来这样评价整场竞赛。作为设计理念的实施者,他和同事一起为各个竞赛课目涂抹上浓重的实战色彩。

  在海上障碍、着装游泳、武装泅渡课目中,参赛队员被要求以战斗着装完成比赛,“因为实战中不可能穿着泳衣去打仗。”

  抢滩登陆时,战斗班乘坐橡皮艇划到近岸,岸上预埋的炸点接连炸响、烟雾弥漫,音响不间断播放枪炮声和飞机掠过的轰鸣声,不止一个参赛队员感慨,“就像真正的战场一样。”

  射击课目尤其贴近海洋环境下的实战要求。手枪射击被安排在海上浮台进行,自动步枪射击则被安排在距离海上靶标100~200米的登陆艇侧舷上。射击时,艇在晃、人在动,靶标也在动,弹匣里还随机装有空包弹,考验射手的心理素质。

  “晃动中射击一定要果断,射击条件达成时立即击发,不能犹豫。”手枪射击打出94环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女学员裴杨说。

  团队协作和指挥能力也是这次比赛考察的重点。海上救生比赛中,两名队员合力把25米外的落水者拖带回登陆艇,为使落水者的面部一直露出水面,两人的拖带姿势经过了无数次演练和调整。

  指挥能力挑战课目中,参赛队员要接受书面英文指令,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模拟电网、雷区,并在只有一只打火机的情况下搭设行军灶,烧开锅中的冷水。“我们考察的都是基本的行军打仗能力。”木勤朴告诉记者。

  在自动步枪射击环节,曾有人向木勤朴提出,登陆艇的位置不断变化,如何确保竞赛公平?最终,大家决定添加射距系数,使评分更加科学。但木勤朴同时认为,“海上环境带有随机性,这也是海上作战的魅力,如果四平八稳就不是海洋环境了。”

  在奖励机制上,这次竞赛也在向实战化标准靠拢。“过去我们更多考虑单个参赛队员的成绩,关注单兵体能技能素质。”木勤朴说,“但这次竞赛最基础的奖励单位就是班,我们更关注作战单元的整体作战素质,因为任何战斗都不是单兵能完成的。”

一名队员参加手榴弹投掷项目比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供图)

  36小时昼夜连贯实施,95后队员用尽“洪荒之力”

  提起这场为期两天的竞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员李昕煌的第一个念头是——累。

  8月6日上午,海上障碍、着装游泳和舢板3个高强度项目连续进行,让这群95后参赛选手用尽了“洪荒之力”。“海上障碍和着装游泳要求全部穿着迷彩作训服。”李昕煌说,“动作受限、阻力加大,比穿着泳装费劲太多。”着装游泳项目结束时,大部分队员已经十分疲劳,有人腿开始抽筋。

  没有太多时间休整,他们马上投入到4000米舢板竞赛中。舢板是一项极度考验体力、耐力和团队协作的运动。12名桨手要整齐划一地挥动十几公斤重的橹,在浪高涌急的海上极速前行。

  每次挥桨,桨手首先身体前倾,然后大幅后仰,“像做仰卧起坐一样。”据李昕煌统计,4000米赛程要不间断做2000多下“仰卧起坐”,等划到终点时,他的胳膊已经发麻,手也握不住东西。

  午饭是转场过程中“简单粗暴”的单兵自热食品。一群皮肤晒得黝黑的参赛队员在潮湿闷热的登陆艇里简单休整,立刻投入到下一个课目——划橡皮艇进行抢滩登陆。

  在李昕煌看来,划橡皮艇并不比划舢板轻松。“划舢板需要全身用力,而划橡皮艇主要用到腰部和手臂的力量,坚持一会儿就会很累”。而且,橡皮艇没有舵手,如果把握不好受力,方向非常难控制。

  这次竞赛还出现了女队员的身影。根据要求,B组每个参赛班都至少有一名女队员。“女学员也是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木勤朴解释说,“更何况战场上哪里有性别之分?”

  晚上,这群精疲力竭的队员就地睡在海岛上的军用帐篷里,“上半夜热,下半夜冷,蚊子一直在耳边嗡嗡作响,虽然特别困,但就是睡不着。” 李昕煌苦笑着说。

  竞赛过程中,队员们始终和风险相伴。在抢救伤员课目中,一名队员被步枪划伤眼皮。据军医描述,这是一道长约1厘米的伤口,最好在6小时内缝合。军医建议这名队员退出比赛,但他坚决不同意,坚持“要和战友们战斗到最后一刻”。一名队员在手榴弹投掷环节中手不慎被炸伤,嘴里不停念叨:“我可以戴上防水手套继续比赛……”

  8月7日下午,在竞赛最后一个课目——目标搜索进行过程中,海岛上忽然下起暴雨。李昕煌告诉记者,极度疲惫的参赛队员们“连躲都不躲”,衣服湿透了,靴子里灌满了水,却仍然兴奋地寻找目标点。整场竞赛结束后,他们背着步枪、穿着来不及换的湿衣服直接去参加学院组织的冷餐会,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在当晚组织的颁奖仪式上,每一项成绩公布都伴随着参赛队员的欢呼声。但坐在台下的木勤朴和黄启来认为,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希望通过“剑鹰”系列竞赛培育一套适合未来作战需要的海上训练体系,构建一个中外军队交流的渠道。

  “我们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木勤朴说。(王达)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