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校学员原把写家书当形式主义 写着写着泪流满面

2016年10月09日 08:2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信息时代,家书依然抵万金

  ——空军工程大学新训旅以家书为载体引导新学员成长纪实

  ■秦旱雨 本报特约记者 陈 卓

  编者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年代,饱含深情的家书激励了无数将士奋勇杀敌,也记载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随着社会变迁,身处和平年代的军人如何看待家书?便捷的通讯手段是否取代了传统的沟通方式?家书对于青年官兵的成长起着什么作用?请看本期“聚焦军校新训系列报道·学员家书”。

  今秋新生入校以来,空军工程大学新训旅在新学员中广泛开展“写家书读家书”活动,引导学员在家信来往中感悟军营、感念亲恩、总结成长,发挥家庭对学员的教育引导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从心生抵触到心有触动

  未提笔之时,新学员苏樊对写家书有些抵触。在他看来,写家书就是形式主义。“用微信和电话一两分钟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苏樊和同学嘀咕。

  旅里有要求,不写也得写!当真正铺开信纸,苏樊才发现手中的笔其实很沉重,训练的辛苦、对亲人的思念、新训的收获……写着写着,苏樊泪流满面。最初的抵触情绪,变成了思想触动。

  刚刚跨过高中阶段的新学员,可以说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热衷微博、微信,看朋友圈、刷动态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在他们看来,写家书实在是“OUT”了。

  此次活动前,新训旅组织了一次摸底,问卷调查显示:95.7%的学员表示没有写过家书,75.8%的学员觉得互联网时代家书意义不大,91.2%的学员认为短信、微信更实用……

  面对这一现实,该校将“写一封家书”作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新训的课表计划。

  “学员们在规定时间通过微信、短信或电话与父母联系,有时达不到深度交流的效果,内心的真实感受也难以充分表达,书信恰恰能弥补这一点!”新训旅领导说。

  为让新学员体会到家书的分量,该旅组织各营连开展家书意义大讨论活动,对家书书写格式、礼仪称谓、寄递送达等操作细节组织辅导,一些新训干部还找出自己刚进军营时写的家书,同学员们分享,使学员们深受触动。

  家书教他们体悟亲情学会感恩

  捧家书,手有余温;读家书,见字如晤。

  四川籍学员小贺的家书写了很长时间。在此之前,他一直与父亲之间有些心理隔阂。

  小贺的父亲老来得子,他18岁时,父亲已62岁。父亲对他一向严格,父子俩很少在一起聊聊知心话。高考时,小贺考了618分,他本来想报考地方大学,但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进了军校。新训展开不久,小贺就因体质差、训练跟不上萌生退学的念头,心里开始埋怨父亲让他来上军校。

  刚开始给父亲写信时,小贺把这种埋怨“倾泻”在纸上。然而,写着写着,他想起父亲的好,想起父亲大半辈子在菜市场当搬运工,靠卖苦力抚养他和年幼的妹妹……信没写完,他就逐渐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流下愧疚的泪水。

  “许多问题,以前从来没有深想过,写家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这封信写完后,我感到和父亲之间的那堵‘墙’终于倒了!”小贺告诉记者,新训再苦自己也要坚持。

  征得几名学员的同意,记者翻阅他们即将寄出去的家信——

  “在炎炎烈日下训练,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背。爸爸,此时工地上的您一定比我还辛苦吧!夜间梦醒,屋外的秋风夹杂着细雨拍打着窗棂,妈妈,此刻远方的您也正在思念我吧!”

  “爸妈,你们是我最重要的人,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腾出点时间坚持锻炼,把身子养好,等着儿子建功立业的好消息!”

  每一封家书,都带着浓浓的亲情与深深的感恩。字字句句都让人感受到,这些初入军营的孩子正在成长。

  家书让他们读懂军营感受成长

  在这次“写家书读家书”活动中,新学员们对新训、对军营有了新的感受。

  “爸妈,新训期间我们还会举办成人礼活动,我每天都在期待着那一刻,那将是对我这段时间坚持与努力的见证……”学员朱其铭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

  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镌刻成学员们成长的足迹。当这些足迹跃然纸上,不仅那么生动、那么真实,也成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雷达工程专业学员小王的父母将他送到军校后,一直隐隐担心:孩子自尊心强,以前很少受委屈,新训骨干会对他好吗?

  令小王的父母没想到的是,新训班长就像亲哥哥一样体贴。孩子在书信中告诉他们:“学员中暑了,班长背着上门诊部;有人生病了,班长亲自给他们打饭……”小王告诉父母,他以后也要当这样的好班长、好军人。

  “小小一封家书,既是梳理总结新训成果的一种形式,也是学员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有效载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读懂军营感受成长。”新训旅旅长孟凡银说。

  学员杨京书有点特别,他在信中给父亲作了三项承诺:争取当上新训标兵,争取评上“优秀学员”,争取练出个“人鱼线”。可以说,这封家书,也是他的“军令状”。

  “投身军营,儿无怨无悔。第一步已经迈出,开始了由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放心吧,您们的儿子会用实际行动为您们增光添彩的,做一名真正的军营男子汉。”

  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饱含青年学子们的雄心壮志。

  本版美术设计:周 洁 摄影:陈 蒙

  家书选登:

  我要做一名有担当的军人

  ——学员王赞扬写给父母的信

  敬爱的父亲母亲:

  进入军校有段时日了,想必你们一定很挂念。爸妈,我一切安好,不必担心。

  空工大的校园环境十分优美,每一处都被打扫的整洁干净,我很庆幸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这里的干部教员和新训班长非常关心我们,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止一次让我感动,也不止一次让我再次坚定了选择空工大的信念。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我们的队列教员黄都平、战术教员贾红卫。黄教员年近四十岁,训练中右胳膊摔伤骨折,却仍然手缠绷带在烈日下教我们队列动作。每次看到他那缠有绷带的手臂,就会让我想到一名军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还有贾教员,和爸爸年龄差不多,却仍然在战术课上摸爬滚打,他亲身为我们示范,一次次卧倒、起立,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年轻学员为他点赞。

  训练场上,每天都有感动人心、充满正能量的故事,这一个个的故事足以让我心中的军人情怀汹涌澎湃,让我明白一名军人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的精神无比高尚。爸妈,我也一定要做像教员一样有担当的军人。

  爸爸妈妈,希望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工作太晚;弟弟,希望你在新学期可以更加努力学习,多帮助爸妈做一些家务,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一起加油!

  最后,希望爸妈、弟弟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我们为你的成长自豪

  ——女学员刁丹玉的父亲给她的回信

  亲爱的女儿:

  见信如面。实话说,我和你妈妈含着泪水把你的来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你刚刚步入军校才20余天,但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你正在逐步适应严肃紧张的军营生活,也读出了你的乐观和坚强。

  这是我和你妈妈收到你的第一封信,这让我们想起你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从第一次入幼儿园时嘟着的小嘴,到快乐顽皮的童年,再到初高中挑灯夜读的身影……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今年高考时你毅然报考了军校,说要帮爸爸完成割舍不下的事业,我心里泛起幸福的同时也五味杂陈。送你入校后离开营门的一刹那,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把女儿交给部队培养,爸爸虽然放心,但心中也有不舍。

  你来信说军校生活是紧张的,高强度的训练很苦,但又为一次次挑战自己感到欣慰,也很有成就感。孩子,我们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新训虽然有些辛苦,但这是从一名普通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变的必经之路。

  记得临行前的晚上,我跟你絮絮叨叨说了不少,核心是想给你强调两个字:责任。你刚刚走进军校大门,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漫漫军旅路,前面一定还有许多荆棘和困难需要你克服。当你面临训练之苦、挫折困惑、徘徊踌躇时,想想肩上的重担,你多了份责任——那就是军人的称呼。

  你既然接过了父辈的旗帜,就从兵之初开始,从练好本领做起,早日完成从一名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蜕变。

  家人都安好,勿挂念。

  (内容略有删减,题目为编者加)

  学员感悟:

  传递亲情 记录成长

  第一次撰写家书,开始有些不解,觉得用书信交流这种方式过于繁琐,但写完后才发现感觉不一样:一些平常难以启齿的话语可以通过家书的形式传达给父母,许多埋在心底的真实情感可以用文字向父母倾诉。一封家书让父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让父母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加放心。家书,也是我们对父母的承诺,请他们见证我们在军校的一次次蜕变,在人生路上的一次次成长。

  ——代俊超

  家书,一个很少想过的词。当笔头划过白纸,心头的平静泛起了点点涟漪,无尽的思念如泉涌般奔腾在这单薄的纸片上。写过家书后,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以前对父母的抱怨和不解悄然消失,也明白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家书上没有委屈,只想给家人捎去一份平安;没有抱怨,只想问候心爱的爸妈。我明白了父母真切的爱,懂得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坚定了勇往直前走下去的信心。

  ——张晓琛

  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写家书是在两年前我刚到新兵连不久,当时写着写着就哭了,泪水模糊了双眼,也模糊了信纸上的字迹。两年后的今天,在这里撰写我的第二封家书,感触同样深刻,但多了一份成熟,父母工作时辛劳的身影、生活上的勤俭节约再次映入脑海,家信中满满的是对父母的叮嘱,希望他们别再为我操劳,好好照顾自己。

  ——孟繁政

  一封家书,我却写了两遍。当第一页信纸摆在面前时,我本想把军训中的苦累向父母抱怨,但写着写着怨气少了,更多的是思念与内疚,与父母辛劳工作相比,自己的这点苦又算什么?通过写家书时的思考,我渐渐体会到这些天自己的成长,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化抱怨为感恩,化思念为激励,重新写了第二封家书,信中有的只是感恩和憧憬,感恩父母,憧憬未来。

  ——楼静凯

  “念至深处,红笺为无色”,多少游子用笔墨蘸着泪水,一笔一划在信纸上书写无限的挂念。家书虽小,却是连接两代人的桥梁;家书虽薄,却承载着厚重的亲情。家书,直达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传递跨越千里的思念,表达留恋不舍的牵挂。一封家书,千般心语,深深挂念,道出人间最温暖的亲情!

  ——刘 斌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