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狙击手训练一蹲一趴就是几小时 100米打烛火硬币

2017年07月28日 13:36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 

  演练战术动作

  狙击手,这个神秘又冷酷的名字总是能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每一颗子弹的射出都可能结束罪恶,保护善良。然而,这些神秘莫测的狙击手们,实际上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士兵。神乎其技的枪法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夜以继日的艰苦磨练,才能慢慢掌握。耐力、热情、决心、毅力……少了其中任何一环,都注定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狙击手。于是,带着对狙击手的好奇和种种猜想,记者走进兰州市特警支队狙击手的世界,看看瞄准镜后那不一样的人生。

  A

  扣动扳机的瞬间是生与死的距离

  “一旦指挥官下令‘击发’,狙击手必须做到一枪毙命。”当记者询问特警们如何定义狙击手时,很多人都回答说:“狙击手是离匪徒最远,也是离匪徒最近的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狙击手是距离匪徒最远的人,如此一来,他可以有最佳的视野便于对全局变化的把控;从实战性来讲,狙击手又是距离匪徒最近的人,通过瞄准镜可以清晰地看到匪徒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变化,以便于第一时间将其击毙。”特战突击大队从警10年的老特警张辉辉向记者解释说,“狙击手的位置决定了他的重要性,需要随时将现场形势变化报告给指挥官。一旦得到现场最高指挥官下达‘果断击发’的指令,狙击手必须做到一枪毙命。扣动扳机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生与死的距离。”

  B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事实上,一个完整的狙击小组由一名狙击手和一名观察手组成,观察手也称作“狙击副手”。狙击手与“副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相互依靠才能生存。80后的张海龙和90后的赵维鹏,他们是一个小组,都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他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生活。他们是战友、是同事、更是兄弟。

  他俩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经过几年的默契配合,成为特战队里的一对“狙击好搭档”。张海龙是一名具有4年“狙龄”的狙击手,性格比较腼腆,不爱说话。别看他内向,你却不知道他曾在新疆当了8年的兵。赵维鹏,从警5年,是一个外向的男孩,幽默风趣,正好和张海龙在性格上形成互补。

  张海龙作为一名观察手,在狙击小组里的作用是帮助狙击手观察地形、判断方位、搜索敌人、测量目标距离、风速、温度、湿度、修正弹着点以及掩护狙击手撤退。他不仅要具备狙击手的素质,训练也比狙击手更加苛刻和艰苦,体能、技能、心理训练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C

  狙击手是怎样练成的

  特战突击大队大队长段忠磊介绍,狙击手心理素质一定要过硬,现场行动中,狙击手必须迅速反应,必须对现场保持高度敏感,抓住时机,一旦收到射击指令,要在最短时间内发枪,一击即中,不容有半点闪失。

  “不仅枪要打得非常准,更要能抗住3到4小时静坐的寂寞。”记者了解到,狙击手们在训练过程中,时而要在炙热的大地上3个小时丝毫不动的“守株待兔”,时而又要在冰天雪地里忍受极寒的考验,这对于一个人的忍耐力、意志力都是一种莫大的考验。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枪法。”赵维

  鹏告诉记者:“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为了锻炼耐心,总是用各种方式进行练习。比如‘大米上扎针’、100米打烛火、100米打硬币......”“作为一名狙击手,最宝贵的就是眼睛。为了训练眼睛,我们除了进行夜间训练,还要在强光下直看阳光,就是为了能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有时,训练完(眼睛)后,眼睛会红肿酸痛,大家就回到寝室点眼药水和做眼保健操。眼睛是我们的‘宝物’,大家都像对待亲人一样呵护它。”张海龙说。

  严苛的训练还会让狙击手的腰部、胳膊肘、膝盖和肩颈受伤。“每次体检,几乎每个狙击手都有这些病,大家都习

  惯了,这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职业病。”赵维鹏一脸轻松笑着说道。段忠磊告诉记者,远距离狙击,失之毫厘的后果就是谬以千里。狙击步枪重6.5公斤,装弹后超过7公斤,想弹无虚发必须要做到稳如大山。平时要训练卧、坐、侧、仰、跪、蹲、立7组举枪姿势,每组都要至少坚持5分钟。而且还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有时一蹲一趴就是几个小时,静如雕塑,训练结束时腿都失去了知觉。

  走进来是块铁,走出去是块钢!狙击队员们正是在这样的锤炼下,铸就了铮铮铁骨。兰州晚报记者苏晓文/图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