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人休假仪式感强需逐级上报 随时准备被召回

2017年09月19日 10:3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盘点军人休假关键词

  ■赵  江  杨  成

  休假计划:精打细算的幸福

  今年4月,军队下发《关于现役军人休假探亲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军人休假的天数、次数、百分比、减补和赔偿标准再次进行了明确。为了更好地落实规定,各个部队更加细致科学地安排官兵休假,官兵个人也有了更多休假的选择性和计划性。

  毕竟不能随时陪着家人,“什么时候休假”“休假要做什么”成了官兵反复考量的问题。有的时候,如果官兵之间休假计划过于集中,超出了比例,还不得不有人改变计划、做出让步。所以每年初制定休假计划时,亲情、爱情和战友情,都在这张表格里填得满满的。

  制定一份休假计划,没那么简单。什么时候相亲,什么时候家人有时间,去哪旅游还是就在家待着……均是考量的必选项。除此之外,官兵们还要考虑会不会耽误部队工作、与重大任务冲突……总之,日历翻动间,是精打细算的幸福。

  走程序:军人特色的仪式

  凡事都要讲规矩、讲程序,军人休假也不例外。逐级上报、审批登记,一个步骤都不能少。这些程序,让军人休假有了一种特有的仪式感。

  比如逐级请假时,排长会说“注意安全”,连长会说“不要超假”,指导员会说“遵守群众纪律”,营长会说“定期和连队联系”……

  当然,如果班长休假,他会给副班长和战士们交代几句;连长休假,他会给指导员或副连长叮嘱两声。这些看似唠叨的“婆婆嘴”,不仅宣告一场场有纪律的休假生活的开始,也成为连接官兵之间感情的桥梁——这头是祝福,那头是牵挂。

  弥补:欠下的感情债

  2015年4月,一个温暖的故事传遍中国。故事中,驻藏军人尹云峰休假结束前,为妻子准备了一整年的食物。“恨不得在假期结束前,把所有的家事做完。”尹云峰的这句话,讲出了大部分军人的心声:亏欠家人的,要在休假时全部补上。

  有的军嫂感叹:“自己仿佛嫁给了一部手机。”每当家里需要一个男人的时候,却只能在电话里向他抱怨,擦干眼泪,还要继续独自照顾老人孩子,扛起生活的重担。

  都说养子防老,可一整年都见不到儿子时,一张银行卡又怎能抵消老人每天守着日历的孤独和寂寞?当别的孩子欺负自己的孩子时说“你的爸爸是一张照片”,军人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某种意义上,军人休假便有了还债的意味。

  召回:逆时空的牵挂

  “若有战、召必回”,这是网络上流行的一句高频词汇。其实,不仅是退役士兵有被召回的说法,现役军人休假也有可能随时被召回。为了保障军人合法权益,军队明确规定:“除国家发布动员令和执行作战、抢险救灾、等级战备等任务外,各单位不得随意召回正在休假、探亲的军官和士官。”

  2016年6月,正在贵州休假的原第14集团军某旅下士李金龙,因抗洪救灾累得拿着盒饭睡着,而被网友称为“最美睡姿”。如果按照条件,李金龙是可以被召回的,可人们注意到,很多这样的官兵都是主动放弃休假。

  官兵们休假时,都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便部队随时联系或召回自己。可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军人休假不容易,除非特别重要的事,都不会轻易给休假的同志打电话,而休假的官兵在家反而时刻都保持开机、等候电话。

  “在部队等家人的电话,在家等部队的电话。”一部手机,折射着军人使命的逆时空牵挂。

【编辑:唐云云】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