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点赞"蓝线"英雄!他们用生命守护和平

2017年09月27日 09:2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战士整齐列队,准备赴“蓝线”作业。本报记者  张晓祺摄

  地中海之滨,那抹动人的“中国红”,把“和平蓝”点缀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蓝线”英雄

  把“和平”竖起来!

  一张反映中国维和官兵竖起象征和平的“蓝桶”的照片,令我们对位于黎以边境的“蓝线”心驰神往。

  “蓝线”的由来,要追溯至17年前——联合国为黎巴嫩和以色列两国临时划定了一条长约121公里的停火线,此后开始沿着这条线栽设“蓝桶”。

  如今,尽管划定了“蓝线”,竖起了“蓝桶”,但这里距离真正和平的道路依旧漫长。来到黎巴嫩,我们对“中东火药桶”这一称谓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在这里,很多“不寻常”变成了“寻常”——

  街道两旁,政治人物海报挤下了商业广告;高速公路上,政府军哨卡取代了收费站;葬礼上,枪声淹没了鞭炮声……

  正是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上,中国已连续11年派驻维和部队。如今,第16批赴黎维和部队410名官兵,在这里继续履行着和平使命。

  勇 者

  从机场乘车前往中国维和营区,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记者注意——沿途的十字路口,均没有红绿灯。因此,官兵驾车需要小心谨慎。

  然而,与驾车相比,在“蓝线”地带扫雷排爆,需要加倍小心谨慎。

  采访期间,我们跟随中国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前往“蓝线”执行通道维护任务。通道两侧铁丝网上带有骷髅图案的标牌警示我们,危险近在咫尺。

  “蓝线”地带,因埋有数十万枚地雷而被视为“死亡地带”。2006年至2017年,中国维和官兵累计发现、排除各类地雷近万枚,创造了扫雷“数量最多、速度最快”和“零伤亡、零事故”的优异成绩。如今,“中国式扫雷”已成为联黎部队安全高效作业的代名词。

  “扫雷作业,迈出的每一步都事关生死。”第4次赴黎执行维和任务的扫雷监督员杨剑说,扫雷要遵循联合国的标准作业程序,割除植被要从上到下、从后向前,一根一根地剪。挖掘要一点点推进,每次前进不得超过5厘米。

  正因如此,中国扫雷工兵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者”。

  除了雷场上埋藏的有形地雷,黎巴嫩还有很多影响和平进程的无形“地雷”。放眼黎巴嫩维和任务区,政治纷争、教派林立、恐怖袭击等因素纠缠在一起,战争的“燃点”非常低,随便一根“火柴”就可能引爆整个“火药桶”。

  吉安邦是多功能工兵分队的一名彝族战士,一次执勤时,曾亲眼目睹不明身份人员朝中国维和营区开枪。那次经历,让第一次参加维和行动的他,真正感受到死亡的威胁。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中国第16批赴黎维和部队指挥长黄云说,“在这里,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小心谨慎。”

  强 者

  “尊敬的中国维和建筑工兵分队队长,我们请求阁下派人帮助我们开辟农用道路,平整足球场……”

  前往建筑工兵分队采访时,队长彭春刚刚收到一封来自驻地哈发村政府的求助信。

  在维和任务区,建筑工兵分队除承担一些民事任务外,主要担负联黎部队赋予的施工任务。根据联黎部队的年度施工计划,分队今年在14个维和营区担负了34项工程施工任务。

  这里有敢打硬仗的中国作风——

  建筑工兵分队官兵在靠近加纳营的“蓝线”附近,搭建起7米高的悬崖梯子,由于路陡崖深,官兵只能肩挑背扛转运施工材料,一天下来,满脸都是尘土。

  这里有精益求精的中国质量——

  联黎部队司令迈克尔·比尔里前往施工点看望维和官兵时,对工程质量赞不绝口,称赞中国维和部队是“联黎部队的NO.1”。

  这里有令人钦佩的中国标准——

  今年3月,多功能工兵分队通过了联合国排爆资质认证。在联黎部队40多个出兵国中,中国军队是唯一一支通过扫雷、排爆和战场区域清排3项资质认证的维和部队。

  建筑工兵分队副队长周宇说,中国维和官兵始终坚持“严于国内、强于友军”的工作标准,在国际舞台塑造了大国军队的形象。

  使 者

  “走出国门,开句玩笑就可能是‘国际玩笑’,出了问题就可能是‘国际问题’……”采访中,黄云曾这样与记者打趣。

  从言谈举止到能力素质,中国维和官兵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展示着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

  或是一个微笑,或是一句“你好”……在黎巴嫩维和任务区采访时,我们能不时感受到当地民众对中国维和官兵的敬意和善意。

  已是第4次执行维和任务的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3组组长王万兵认为,这是一批批中国赴黎维和官兵接力深耕友谊的结果。

  走出国门,一举一动代表中国军队形象;异国他乡,一言一行展示和平使者风采。

  多功能工兵分队部署至任务区不久,便与提尔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欢庆六一儿童节暨中黎文化交流活动”。为方便当地民众就医,分队所属一级医院免费对外开放,定期派人到营区附近村庄义诊。

  建筑工兵分队官兵在加纳营施工期间,与该国维和官兵开展文化交流,并教他们学习武术、汉语。分队在联黎部队司令部设立的武术教学班,受到多个国家维和官兵的欢迎。

  离开中国维和营区的那个早晨,记者透过车窗,回望营区内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朝阳下,那抹“中国红”愈发动人,一如中国军人维护世界和平的赤诚。记者 张晓祺 庞清杰

【编辑:魏巍】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