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嫂赴西藏边关探亲:这一路我尝过了你吃的苦

2018年08月27日 14:18 来源:军报记者 参与互动 

  聚焦|军嫂赴西藏边关探亲:这一路我尝过了你吃的苦,也懂得了你

  这个夏天,许多军嫂如候鸟般奔赴高原哨卡、海岛军营,探亲到部队与丈夫团聚。转眼间,军娃们将陆续开学,又到了军嫂们结束探亲返回家乡的时刻。

  离别哨卡、离别爱人,军嫂们有哪些不舍?今夏探亲她们经历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今天,采撷一组军嫂赴边防探亲的暖新闻。感动之余,我们相信,在各级情系基层、悉心关爱军嫂的政策保障下,来年的“探亲季”,军嫂的探亲之旅会更加顺利,探亲的日子会更加温馨、舒心。

翻越高山来看你,玉麦就是咱的家

▲伍伟与妻子吴海燕、儿子伍鹭洋眺望遥望玉麦边关。李国涛 摄

  晌午,拉萨贡嘎机场,人头攒动。吴海燕带着儿子伍鹭洋刚下飞机,手机便响了起来。

  “恰拉山发生塌方,车辆无法通行。”电话那头,吴海燕的丈夫、西藏军区某边防哨点四级军士长伍伟的语气有些焦急。

  海拔5000多米的恰拉山,是通往丈夫伍伟所在部队的必经之地。这个消息让刚刚飞抵高原的吴海燕心急如焚。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她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去年,伍伟主动申请到驻守在西藏玉麦乡的某边防哨点守防。

  玉麦是中国人口最少的乡。一年来,伍伟和战友们默默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国土——这里,每年有8个月大雪封山,冬天很难吃上新鲜蔬菜,生存条件异常艰苦……

  “为啥去守那么苦的地方?”一次通话中,吴海燕忍不住问丈夫。

  伍伟告诉她:“这里是祖国的领土。”他没有做更多的解释。

  她懂得,丈夫在高原守防14年,“为国守好边防”始终是他内心坚守的信念。

  “既然你不能回家,我就带着孩子去看你!”在与伍伟反复商议,并征得部队同意后,吴海燕开始精心准备这趟探亲之旅。

  她专门买了丈夫爱吃的豆腐乳和卤鸭,精心挑选了衣物,随身携带的行李箱被塞得满满当当。

▲伍鹭洋摘了一束野花,送给爸爸当作“八一”礼物。李国涛 摄

  一年没见过爸爸了,7岁的伍鹭洋也特别想去看看爸爸驻守的地方。出发前一晚,小家伙兴奋得睡不着,他要妈妈带上自己的模型飞机:“这是我考‘双百’得到的奖励,我要把它送给爸爸!”

  8月6日清晨,吴海燕带着小鹭洋、拖着沉重的行李,从重庆启程,踏上了高原探亲的旅途。经过2个半小时飞行,母子二人抵达贡嘎机场。没想到还没出机场,就听到“道路受阻”的消息。

  拉萨到玉麦,距离近千公里,途中要翻越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加之夏季高原天气多变,要顺顺当当走一趟很不容易。

  让吴海燕没想到的是,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刚走出机场,山南军分区派来的专车,已在机场外等候。

  “嫂子别急,我们正在想办法!”带车干部、副营长次仁达娃迎上前,接过吴海燕手中的行李。

  上车后,次仁达娃便向军分区领导请示,并与沿途驻军进行了对接。他们商议决定,先在拉萨暂住一晚,第二天清晨再出发。

▲儿子伍鹭洋高反严重,伍伟及时给他吸氧。冯啸 摄

  翌日,天刚蒙蒙亮,西藏军区保障部为吴海燕母子送来了干粮、水和氧气袋。在大家关切的目光中,汽车向玉麦出发了。

  高原风景迷人,吴海燕却无暇欣赏。一想到路上可能出现的种种艰险,她心里就七上八下。“嫁给边防军人,必须有颗强大的心脏!”吴海燕与带车干部次仁达娃,聊起了她和丈夫的故事。

  10年前,吴海燕和伍伟还在热恋中。一次,伍伟突然“失联”多日,手机怎么也拨不通。情急之下,吴海燕把电话打到了团部。原来,伍伟所在的工兵连突然接到命令,被紧急派往百余公里外的高原腹地执行任务。那里没有信号……

  吴海燕说,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揪心”的滋味。

  守防责任重,平时家里的大小琐事,夫妻俩只能通过电话商议处理。有些事一个电话可以解决,但多数时候伍伟只能“干着急”。

  小鹭洋2岁那年突发急性肠胃炎,吴海燕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前后折腾了一个多星期。眼看着小鹭洋病情好转,她却累得瘦了一圈。当时,伍伟在高原执行任务。后来得知这件事,他内心满是愧疚。

  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吴海燕吃了不少苦。可她爱伍伟,为了爱,再苦再累她也坚持。

  “当我选择身着戎装的你时,就做好了坚强与担当的准备,当我决定成为卫国守防的你的妻子时,就决心成为你事业最大的助力……”

▲吴海燕母子俩乘坐的巡逻车在雨雾中穿梭。李国涛 摄

  高原探亲的路,比想象中还要难走。翻越海拔5100多米的贡拉山,汽车在颠簸的山路上“跳迪斯科”,吴海燕感觉胸口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胃里翻江倒海。小鹭洋一直在吸氧,高原反应让他脸色发白。

  即将抵达恰拉山塌方路段,只见仅容一车通过的路上,乱石遍布。吴海燕一手搂着儿子,一手紧紧抓住车内扶手。

▲一路上警示牌随处可见。冯啸 摄

  这条公路去年刚修通,极其险峻。道路紧贴着山体逶迤盘旋,另一侧就是悬崖,立于路边的“危险”警示牌无时不在提醒人们: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

  吴海燕掏出手机,发现没有一格信号,但计步软件的数字却持续飙升。

  “嫂子,咱这是在‘乘车锻炼’。以后要是沙土路修成柏油路,还真没这种体验了呢!”次仁达娃跟吴海燕开起了玩笑,缓解车内紧张气氛。

  汽车在道路阻断处停了下来,吴海燕和小鹭洋下车徒步穿越塌方路段。次仁达娃扛起行李跟在后面,他安慰吴海燕说:“山的那一边,部队派来的汽车已经在等咱们了。”

  这句话,让吴海燕心里暖极了。

▲徒步翻越塌方路段。李国涛 摄

  路边工程车轰鸣,道班工人正在抓紧抢修被损路段;身旁,次仁达娃和驾驶员一路搀扶吴海燕;远处,伍伟的战友正在张望等候……此情此景,吴海燕一辈子也不会忘。

  走过塌方路段,坐上团里派来接应的巡逻车,吴海燕拿出手机,默默打出一段话:“伍伟,这一路我尝过了你吃的苦,也懂得你的职业,理解了你身上的责任使命。”

  吴海燕想,只要有了信号,就把这段话发给伍伟。那一刻,想起即将与分别一年的丈夫相见,她把手机攥得紧紧的。

  眼前的路,渐渐平坦。“近了近了,玉麦边关,我们快到了。”车轮飞转,吴海燕眺望着远方。

  峰回路转,路边出现两个身影。

  “是爸爸!”小鹭洋高兴地大声喊……在距哨点还有5公里的一处转弯,副连长裴子凯和伍伟已经等候多时了。

  汽车停稳,吴海燕和儿子推开车门,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李国涛 摄

  从重庆到玉麦,这一路吴海燕和儿子走了40多个小时,虽然一路饱尝奔波之苦,但这次探亲也让她感受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嫂子,辛苦了!”抵达营区时,官兵们列队欢迎。吴海燕拉着儿子的手,轻声说:“孩子看看这里,玉麦也是咱的家,爸爸守护的地方便是家。”

▲伍鹭洋参加升旗仪式。李国涛 摄

  (特约记者 晏良 通讯员 李国涛 冯啸)

莫道路途遥,组织搭“鹊桥”

  “家属来队探亲,总队报销路费。” 驻守喀什的武警新疆总队某特战中队副中队长韩振伟,向远在山东聊城的妻子张悦说起了这个喜讯。

  电话这头,张悦开心地笑了。

  韩振伟和张悦结婚一年多。半年前,韩振伟随部队从内蒙古转隶到南疆。部队任务重,两人相聚的时间不多。张悦在老家一所小学当老师,暑期到了,夫妻俩商量着在部队团聚。

  “部队想得真周到,家属探亲乘飞机,组织帮咱来买单。”那天,张悦高兴地把这个消息与亲友分享。她随后便开始订机票、收拾行李……想起即将与爱人相见,她兴奋得一夜没睡好。

  经过近8个小时飞行,飞机缓缓降落在喀什机场。刚走出候机大厅,张悦一眼就看见站在人群中的韩振伟——他晒黑了,也瘦了,一身迷彩作训服让他看起来格外精神。

  坐在支队派来的专车上,张悦和另外几名来队军嫂一起聊着天。窗外风景让人目不暇接,旅途劳顿也缓解了许多。

  支队新装修的来队家属公寓房掩映在一排白杨树下,环境幽静。走进房间,张悦感到一阵凉爽,支队领导一大早就派人将空调打开、电视机调试好,在房间的茶几上摆放了水果和干果。

  房间内,饮水机、厨房用具等一应俱全……

  像张悦一样感到欣喜的,还有支队其他来队军嫂。今年春节,支队邀请十几名两地分居的干部家属到部队团聚。后来,她们中许多人自发地给支队写信,表达心底的那份感动。

  这些暖心举措,在武警新疆总队领导眼中,是各级应该想到必须做到的。

  一次,总队一位领导在驻喀什地区的一个偏远中队蹲点发现,一名干部当月的长途话费很高。这名干部直言不讳:“家里遇到啥事,我和家人只能电话沟通。从老家青海到南疆近3000公里,来一趟路费也要花费不少……”

  “只有真心实意为基层解难题,官兵们才能安心扎根边疆。”总队党委千方百计为基层办实事,在不违反规定的基础上设立专项经费,为驻喀什、和田等南疆部队干部,以及上士以上士官家属报销来队探亲的飞机票。

  “解决家属探亲路费”只是为官兵服务的第一步。他们还把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个人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12件难事一揽子办到底。

  有些新转隶部队住房紧张,他们为官兵腾置住房和来队家属房,并精心购买了生活设施,让官兵和来队家属住得舒心;许多单位还安排了方便军嫂出行的专车,让她们在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过得顺心。

  “以前总觉得边疆很远,长途跋涉让人苦不堪言。如今部队为方便军嫂探亲出台了各种举措,距离再也不是问题了……”

  晋意群的丈夫、上士黄彪常年驻守帕米尔高原。此次探亲,她倍感温暖:“每一名军嫂都格外珍惜探亲的机会,在哪里团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身边有他。”

  (张灏 特约记者 王国银)

海岛上的团圆不容易

▲军嫂陈国燕和四级军士长钟锡钊

  碧波荡漾,海天一色。广袤无垠的海面上,一座小岛犹如镶嵌在蓝色国土上的珍珠。

  台山岛是福建省距陆地最远的一座海岛,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连官兵常年驻守岛上。乘船前往东海深处的台山岛,需要大半天时间。只有上岛探亲的军嫂们,才能体会到“漂洋过海来看你”的艰辛。

  对于军嫂陈国燕来说,她向往海岛,每次与丈夫在岛上相聚的时光都是“那么温馨”;她也怕上海岛,因为上岛探亲的经历实在“一言难尽”。

  “俗话说‘宁上山莫下海’,晕船的滋味不好受!”海上风大浪急,轮船颠簸摇晃,陈国燕的胃里翻江倒海,她下意识地搂紧怀中尚不满周岁的儿子。

  “嫂子,我帮你抱孩子吧。”轮渡上,陈国燕巧遇两名休假归队的海防战士,他们与她的丈夫、四级军士长钟锡钊是战友。得知陈国燕一个人带着孩子探亲,两人不由分说,帮她拎行李,一路上悉心照料。

  台山岛码头,钟锡钊已经等候多时。看到战友们帮忙抱着孩子走出船舱,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次探亲路上,多亏了你们!”

  海岛偏远,上岛不易。海岛军嫂在探亲中收获了团圆的喜悦,一路上也得到了暖心的帮扶。

  朵朵翻滚的浪花,寄托了多少相思,可有时也会让“团圆梦”化为泡影。

▲军嫂黄芳玲和军医樊武

  去年春节,新婚不久的军嫂黄芳玲,计划利用7天假期上岛陪伴丈夫一起过年。她连夜从老家湖北出发,公交、高铁、汽车,一路奔波抵达海港码头。

  谁知,偏偏天公不作美——风浪过大导致2天内所有船只停航。满怀期待的她眼眶红了……

  黄芳玲终于上了岛,可已是大年初一了,见到丈夫时,她委屈地哭了……

  大海的脸说变就变,留给这对夫妻见面的时间太短暂了。当时,天气预报说“24小时后将有风暴来袭”,无奈之下,黄芳玲次日一早便匆匆离开了海岛。

  7天的假期,夫妻俩只在一起待了1天。

  说起军嫂上岛探亲的不易,守岛10多年的老连长耿朋感触更深。

▲耿朋和军嫂杨双双

  那年,妻子杨双双带孩子上岛探亲,轮渡被海浪高高掀起,又重重地抛下,让这位来自内陆的军嫂“难以招架”。下了船,她直接被送进了连队医务室。

  望着妻子苍白的脸,耿朋禁不住潸然泪下……

  海岛风寒潮湿,加之连日奔波,一岁半的儿子深夜突发高烧。岛上医疗条件有限,连队连夜租用民船把孩子送出岛接受治疗……打那以后,杨双双上岛再也没带过孩子。

  探亲结束时,杨双双对丈夫说,我舍不得你。耿朋细语安慰:“等到春暖花开时我就回家。”

  在他们身后,涛声阵阵,海风习习,它们仿佛在聆听着这对夫妻的又一个“期待”。

  (刘清云 齐永辉)

“善变”的爸爸了不起

  “妈妈,我爸爸是做什么的?”“你爸爸是军人!”“那军人每天都在哪里呢?我怎么见不到爸爸?”

  年仅3岁的军娃张梓涵想知道,军嫂陈晓燕却说不清楚。

  要说边关军嫂最头疼的问题,“军娃找爸爸”绝对算一个。

  最近这段时间,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爸爸的小梓涵,常常想念爸爸。每次,陈晓燕只好哄哄女儿:“爸爸过几天就回来了。”

  时光回溯到11个月前,新疆军区某团导弹连指导员张振华回家休假不久,突然接到通知:随部队紧急赴海拔4300米的高原参加驻训。

  张振华把刚满两岁的小梓涵抱在怀里,轻声说:“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

  还在咿呀学语的小梓涵,眨着一双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第二天,张振华收拾行装踏上回营的列车。

  今年春节前夕,张振华所在团领导特意安排,让每位在高原驻训的官兵与家人视频通话,并给每位进行视频连线的官兵拍了一张隔空“全家福”。这些“全家福”定格了别样的“团圆”,也为军嫂军娃留下了别样的记忆。

  那天,看着手机屏幕中的爸爸,小梓涵笑得格外开心:“我找到爸爸了!”

  那一幕,陈晓燕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决定带着女儿上高原探亲。

  一路奔波,马不停蹄。7月2日,陈晓燕带着小梓涵抵达距驻训点最近的汽车站。得知这对母女探亲的消息,团里专门派来了接站的车。

  没想到,小梓涵下车后看到爸爸,却一个劲儿往陈晓燕怀里钻。张振华伸手想抱小梓涵,她却哭着说:“你不是我爸爸……”

  也难怪女儿认不出爸爸。

  面对高原肆虐的风沙、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张振华的脸黑红黑红的。有次视频通话,连妻子陈晓燕都忍不住开玩笑:“真想给你盖个‘如假包换’的章。”

  转眼又是2个月过去了,张振华又黑了一圈……尽管手机里“见过面”,但当陈晓燕带着女儿站在张振华面前时,小梓涵还是没认出爸爸来。

  陈晓燕来队探亲的第一个周末,张振华牵着女儿的手,参观了他平时训练、工作的地方。小梓涵还被爸爸抱着第一次登上了坦克,第一次摸到了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钢铁巨兽”。

  年幼的小梓涵,始终不明白这些“铁家伙”的具体用途,但她却渐渐接受了张振华。

  “你的爸爸有些‘善变’,但他很了不起,能开着这些‘铁家伙’保家卫国!”陈晓燕笑着告诉女儿,将来如果有人问起“你的爸爸在哪里”,你就说他在边关! (苏建国)

  我们常说,军功章有军嫂的一半。军人在外保家卫国,军嫂们就是他们稳定的“后方”。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她们无怨无悔,放下娇柔,把自己修炼成“女汉子”,她们心甘情愿。

  当军嫂手捧闪亮的军功章,那一刻,她们感受到的,一定是作为一名军人妻子的自豪。

  各位军嫂,结束探亲离开军营也别感伤。请相信,身穿军装的他会让你感受到更多荣光!各位战友,练兵备战请加油,要知道军嫂的眼神里对你有着更多的期待。

【编辑:张楷欣】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