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展开 揭部队“舌尖上的改革”

2019年02月14日 07: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军委5部门联合部署 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展开 揭秘部队“舌尖上的改革”

  告别“埋锅造饭” 战斗员也是炊事员

  2月13日,《解放军报》头版披露了我军正在进行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项“舌尖上的改革”由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5部门联合部署。

  报道中,作为全军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单位,某空降旅近日进行了一场空降战斗训练。此次训练的理念是“人人都是炊事员,人人都是战斗员”。

资料图:参加“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军演的中方后勤保障官兵,为参演官兵购买食品和炒菜做饭。<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李祥辉 摄
资料图:参加“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军演的中方后勤保障官兵,为参演官兵购买食品和炒菜做饭。中新社发 李祥辉 摄

  炊事员能当战斗员吗?

  报道显示,在训练中,原来只司生火做饭的炊事员邓志伟竟然“摇身一变”和战斗班排战友无异,全身心投入到演练。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给养处负责人介绍,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就是要树立“人人都是炊事员,人人都是战斗员”的理念,把部队从“埋锅造饭”中解放出来。

  为何要进行相关改革?粮草未动兵马先行,冷兵器时代,后勤保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役的胜负。而保障所谓“粮道”,有时甚至会占用近半参战兵力。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军战时饮食保障主要是利用炊事装备器材加工生鲜原料制作热食。一个建制不大的编队战备出动时,各种米面禽蔬加起来就要足足一大车。

  军改初期,军报曾披露原65集团军某旅针对野战快餐化改革的试验。文章中该军某营司务长表示:“以前制炊光择洗切配就花不少功夫,两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且用水量大,光洗菜就要用不少水。”而后,该旅按照“成品化供应,实战化保障”的思路探索新模式,实现了野炊时间减少了50%、用水量减少了40%、炊事人员减少了20%的成果。部队快速出动明显加快。

  没有炊事员,谁来送饭?

  如今的试点在改革力度、手段上都要比军改之初开展的试验更大、更多。

  前文中某空降旅领导介绍说,这次试点他们连续食用7天野战食品,将“个人携行高能食品、常温集体食品、军民融合快餐食品”等3种饮食保障方式贯穿空降战斗全流程。

  去年夏天,一场军地联合保障演练在华山脚下打响。让参演官兵没想到的是,在道路遭“敌”破坏的情况下,地方食品公司的热食快餐搭载物流公司的无人机,“飞”到了战场一线。而这台飞临战场的无人机,是部队战时征用的地方无人机。同时,在战况允许的大部分情况下,地方物流公司冷藏快递车可装载副食半成品,快速运输和配送至指定地点。

  没人送饭的士兵吃什么?

  事实上,上述为前线运送半成品、成品快餐的模式同样无法满足所有战场情况。在最极端的战场环境下,如果士兵落单无法与后方保障力量取得联系,我们的孤胆英雄该吃些什么?

  这种情况下,士兵可以贴身携带并自主加热的野战单兵口粮便派上了用场。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告诉北青报记者,我国的野战口粮研发,相比国外起步要晚,但是可借鉴的经验同样也更多。进入21世纪后我军先后出现了09式、13式、17式等单兵自热口粮。其中一些经典的菜谱包括酱牛肉、腊肉炒饭、雪菜肉丝面等。值的提到的是,在最新一代单兵口粮的研发过程中,频频出现军民融合的身影。

  此外,对于17式单兵自热食品,军报曾评价称:食品提供的能量更充足,符合不同作战地域、环境条件下的应急应战能量需要;大部分产品都能在10分钟之内将食物中心温度加热到65摄氏度左右,时间比既有产品缩短三分之一;采用新技术改善食物口感,引进阿尔法大米生产工艺,较好解决了米饭回生等问题。采用新含气调理技术,确保面条软硬适中、不糨糊。

  大军过境谁来保障?

  除了战时,在平时部队正常拔营机动过程中的后勤保障方式,同样也发生了转变。

  2018年,74集团军某部官兵远程机动参加演训任务,途经江西和安徽。针对军队“过境”,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协调地方粮食部门,分别在江西宜春和江西庐江的高速服务区开设保障服务点,跨区实施快餐化饮食保障。新闻画面中,每个战士都可以领取到刚刚出炉的饭菜以及水果、矿泉水,其中包括卤蛋、豆腐、青菜、排骨。

  对此,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披露,其和江苏、安徽、上海等华东五省一市的粮食部门协调对接组成了饮食保障服务网。客观上,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已经实现了“划片”式保障模式,当有部队“过境”后勤保障就要跟上。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划片”保障,相关节点的地理位置便显得格外重要。军改后,我军调整组建了专司后勤的联勤保障部队,并在武汉设立联勤保障基地,在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设立5个联勤保障中心。

  文/本报记者 李岩 统筹/徐锋

【编辑:姜贞宇】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