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无人化作战还需要“超级战士”吗

无人化作战还需要“超级战士”吗

2020年04月21日 11:02 来源:解放军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各类无人作战系统应运而生,未来作战行动似乎越来越不需要人类“亲力亲为”。然而,2019年11月美国国防部《2050年机械战士:人机融合与国防部的未来》的报告,展示了其“超级战士”人机融合系统的投入、研发和应用计划。“超级战士”旨在通过感知增强、外骨骼、脑机接口、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士兵的感知力、运动力、思维力等能力。那么,在无人作战系统快速发展的当下,还需不需要人机融合系统这种“超级战士”呢?笔者认为“超级战士”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是基于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超级战士”能弥补无人作战系统的不足。作为一种人机融合系统,“超级战士”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人与武器的关系,实现了“人的武器化”或“武器的类人化”,不仅进一步延伸了人类战斗能力,还填补了因无人作战系统短板而留下的“战力空白”。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虽迅猛发展,但仍旧难以克服大量无人作战系统通信距离短、抗干扰性能差、可靠性不足、权限和相互关系界定困难等弱点。例如,在密集特征环境下,智能自主探测系统的识别和跟踪能力极其有限,甚至无法达到人类眼球对目标的锁定水平;拥有先进民用机器人技术的日本,在福岛核泄漏后也不得不雇佣志愿者清理核废料。美军认为,未来战场可能是城市或地下城市环境,“超级战士”可凭借视觉增强、听觉增强、嗅觉增强等技术,更加灵敏地获取和共享复杂目标数据,再通过人-机、人-人双向信息交换达成认知共识,每个“超级战士”都可以成为指挥、控制和通信节点,并在一定范围内对所配属的无人装备进行实时操控,达成真正的人机优势互补。另外,相较于构建无人作战系统协作机制,“超级战士”不需要太多时间和经济成本,就可在联合行动的国家间实现互联互通甚至互操作,实践的可行性更强。

  “超级战士”有助于发挥人类智能优长。“莫拉维克悖论”阐释的现象表明,机器智能可在逻辑、推理、计算等方面超越人类,比如无人作战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决策科学性、打击精确性等,但在不确定因素多、人文环境复杂、需要感性认知和理解的条件下,人类智能的想象力、创造力、灵感、直觉、责任感等则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类能力难以被解释、描述和编辑成“机器语言”,因而无法通过数据挖掘、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等技术复制至无人作战系统中。“超级战士”可通过被放大的感知功能,倚重人类智能进行细节识别、道德判断和临机决断,更好地完成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特种战、城市战、反恐战等任务。不仅如此,“超级战士”还能充分挖掘潜意识效能,甚至运用各类方式刺激大脑发挥更多“神奇”功能。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认知技术威胁告警系统”就是试图利用人脑预测威胁的“直觉”潜力,对相关脑电波分析处理,增强情报获取和危机预警的能力。伴随脑科学、仿生学、认知学、神经学等科学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超级战士”项目有望释放更多人类智能潜力,拓展实战应用功能。

  “超级战士”更能适应非正规作战需要。进入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受到多种安全挑战,非正规作战行动频率增加、地位上升。如果缺乏相关能力,即使取得初期军事胜利,也有可能陷入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遇到的困境。因此,军队须具备有效应对恐怖主义、敌特侦察与煽动、暴乱等混合威胁及“灰色区域”冲突的能力,执行更多稳定、控制、重建以及战场外隐蔽性要求较高的复杂任务。与无人作战系统相比,“超级战士”更易于满足这些需求。首先,“超级战士”能够借助物理增强机械,秘密且迅速地移动至预定地点,还可佩戴便携式感知融合器,混杂于敌对人群等高压力、大密度的嘈杂环境中,识别暴乱制造者和指挥人员,并将信息快捷共享给团队其他人。其次,听觉增强系统能够帮助在战场上的士兵过滤大量噪声,提高语音识别灵敏度,及时进行情报收集与通信。再次,依靠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超级战士”可以用大脑指挥一定数目的无人机、无人战车和仿生机器人,形成“人主机辅”的一体化战斗系统。无人作战系统的大量运用会受到诸多安全、法律、道德、伦理的限制,战场责任认定也会面临巨大挑战。但“超级战士”仍是人类战斗员,能更好地确保本方作战行动遵守区分原则、比例原则等作战规则要求。

  因此,只要人类仍是凭借自身感官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或者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足以制造出可以全面超越人类的机器人,“超级战士”就有其不可取代的战场价值。

  点 评

  机器人VS“钢铁侠”,谁更强

  ■侯永波

  漫威电影经典人物“钢铁侠”,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人体增强技术打造的“超级战士”。让他和普通机器人对决,胜负一目了然。当然,现有的技术还无法打造能够上天入地、刀枪不入的“钢铁侠”,但与机器人相比,“超级战士”和“钢铁侠”本质上都是人,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增强了体力、智力、打击力、防护力的人。正如“莫拉维克悖论”指出的,机器很擅长模仿人的推理能力,而对于人的直觉和下意识的行为却很难模仿。在可预见的短时期内,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无人作战系统很难具备人类的思维能力,即使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阶段,使得机器人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商水平,但它能否具备人类的情感和理性还很难说。

  比较机器人和“钢铁侠”谁更强大,并不是现代版的“关公战秦琼”,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无人作战系统,还是发展人体增强技术打造“超级战士”,代表了两种不同方向。是偏重于前者还是青睐于后者,或是双管齐下,在考虑研发时间和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往哪个方向重点投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至于选择的结果,自然会在未来战场见分晓。

  相关链接

  人体增强技术。通常分为体能增强、大脑增强、记忆增强、视听增强四大类,包括机械外骨骼、脑机接口、视网膜植入、听觉增进装置,以及提高智力的神经性药物等技术。近年来,外军启动了一批聚合科技探索项目,包括代谢工程、外骨骼增强战士计划、脑机接口技术、生物医学状况监测项目、增强现实工程、持续性辅助计划等,旨在为士兵提供强大的生理和认知能力,以应对未来复杂战场的挑战。综合分析,未来“超级战士”将从体能、技能到智能,从体力、视力、听力到防护力、判断力、反应力、注意力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增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发展“超级战士”项目,比如俄罗斯的“未来战士”系统、美国的“陆地勇士”系统、德国的“未来步兵”系统、英国的“拳头”系统等。

  “莫拉维克悖论”。由汉斯·莫拉维克等多位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专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理论。他们发现,人类独有的所谓“高级智慧”只需要很少的运算能力,例如国际象棋、逻辑推理和复杂数学问题,但是直觉、感知、运动等无意识的技能却需要极大的运算能力。莫拉维克曾如此阐释这一悖论:让电脑像成人一样下棋相对容易,但是要让电脑像一岁小孩一样去感知和行动却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李孟远 袁 艺 徐金华

【编辑:田博群】

军事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