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中日企业领袖调查:日方对中国同行打分不是很高

2003年09月28日 14:37

  和中国企业家给出的评价相比,日本企业家对对方的评价非常“吝啬”

  调查/本刊调研部毕博管理咨询公司 执笔/本刊调研部胡 媛

  为了了解中、日企业家对彼此、对方企业及对方市场的真实看法,《中国企业家》杂志与毕博管理咨询公司最近对中国与日本共70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中国企业家为对方亮高分,得到的是低分

  中、日企业家会用哪些形容词来描述对方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呢?在中国企业家眼中,日本企业家是一群“勤奋、一丝不苟、善于管理、积极进取以及严肃内敛”的生意人。有83.3%的中国企业家选择了“勤奋”这个词,此外分别有58.3%、52.8%、38.9%和36.1%的中国企业家选择了“一丝不苟”、“善于管理”、“积极进取”和“严肃内敛”来描述日本企业家。

  与中国企业家对于日本企业家比较一致的评价相比,日本企业家对中国企业家的评价略显分歧。分别有46.9%、28.1%和12.5%的日本企业家将心目中的中国企业家描述为“积极进取的”,“勤奋的”和“目光远大的”,但同时也有9.4%的日本企业家认为中国企业家是“懒惰的”。在对对方信赖度的评价上,有62.5%的日本企业家表示不信任中国企业家,相比较中国企业家对于日本企业家信赖程度的加权得分1.08而言,日本企业家对于中国企业家信赖程度的加权得分仅为-1.438。

  看来作为一个群体,中国企业家的整体形象在日本企业家心目还有待改善与提高。

  当请他们为对方的综合素质打分时,日本企业家从中国企业家那儿得到的分数远比自己给出去的高。在满分为7分的评分中,日本企业家除了在“民主精神”一项得到3.9分的最低分外,包括“敬业精神”、“创新能力”、“法制意识”等其他9项的得分均超过了5分,得分最高的一项为“敬业精神”,得到6.5分。而中国企业家除了在“市场意识”一项得到4分外,另外6项的得分均在4分以下,其中“创新能力”、“成本意识”和“合作精神”分别得到3.8分,在“管理能力”、“品牌意识”、和“发展意识”这三项只得到3.5分,勉强及格。那么在中国企业家心目中,最知名的日本企业家是哪位?同样,在日本企业家心目中,最知名的中国企业家又是哪位?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与中国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击败了各自国内的竞争对手,分别在中日两国企业界成为最具知名度的企业家。

  排在松下幸之助之后的是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和京瓷株日会社的创始人稻盛和夫,三位企业家的得票率分别是84.6%、42.3%和15.4%。而排在张瑞敏之后的中国企业家只有倪润峰一位。张瑞敏与倪润峰这两位中国家电行业的重量级人物在日本企业界的知名度,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中国家电企业相比国内的其他企业,在日本企业界吸引了更多的眼球。

  共识:家电业仍是未来数年双方竞争焦点

  在日本企业家心目中,最成功的三家中国企业分别是海尔集团、四川长虹和熊猫电子,而日本企业家最熟悉的三个中国品牌同样是海尔、长虹和熊猫。这三家拥有深厚家电行业背景的中国企业的上榜,显示出中国的家电企业在日本企业界已经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关注。

  同样有44.0%的中国企业家在回答“中国企业未来5-10年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这个问题时,选择了“家电行业”,排在第一位。而在回答“未来5-10年,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将在哪个行业进行激烈竞争”这个问题时,中日企业家同时将目光锁定在“家电”,分别有59.5%的中国企业家和34.4%的日本企业家选择了它,中选率在两组数据中均排在第一位。在未来中日企业的竞争中,家电业依然将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这是中日企业界的共识。

  与中国家电企业在日本企业家心中一枝独秀的状况有所不同,在中国企业家心目中,最成功的三家日本企业分别是索尼、松下与丰田汽车,得票率分别为64.7%、61.8%和35.3%。在家电行业,中国企业已让日本企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是在汽车行业,虽然有48.6%的中国企业认为,未来5-10年,中日两国企业将在汽车行业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同时也有64.0%的中国企业家承认,汽车行业在今后的5-10年,将是日本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日本企业同样认为,中国企业不具备与日本竞争的实力,在汽车领域,中日双方不会存在竞争。

  除了家电与汽车这两个比较敏感的领域外,在对未来行业竞争实力的预测上,另外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就是通讯产品,分别有43.2%的中国企业家和25.0%的日本企业家认为中日两国企业将在这个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在中国企业家的回答中处于第三位,在日本企业家的回答中占据第二位,但在目前来说,除家电外,所有中国企业显然在日本企业界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

  中国制造VS日本制造

  虽然日本国内一度有“中国制造”挑战“日本制造”之说,但其实日本企业家对中国产品的评价并不高。在对中国产品的信赖程度的评价中,日本企业家给予中国产品的最后得分仅为-0.938,这个得分说明大部日本企业家不信赖中国产品。而中国企业家对于日本制造的产品的信赖程度最后得分为1.49分,要高于日本企业的评分。综合日本企业对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以及中国产品的信赖程度,所有的得分均为负数,换句话说,无论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还是中国产品都没有树立足够的“品牌形象”。

  在对彼此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上,“日本制造”显示出比“中国制造”更大的优势。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日本企业中,只有6.3%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市场份额,其余93.7%的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拥有规模不等的市场份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中,只有共47.6%的企业在日本市场占有很小或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有38.1%的中国企业承认,在日本市场几乎没有市场份额。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中,目前还没有一家可以自豪宣布,在日本市场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在日本企业家看来,目前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主要来自“产品性价比”和“劳动力资源”,中选率分别为40.6%和31.3%,也就是说,在日本企业家看来,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还是在于价格低廉;而在中国企业家眼中,日本企业目前最大的竞争优势来自“管理水平”以及“研发实力”,中选率分别为45.9%和24.3%。比较“日本制造”,中国产品在“质量”以及“服务”方面较弱的竞争力无疑是“中国制造”打入任何市场的硬伤。

  在对中国市场与日本市场的定位上,日本企业更多地将中国市场看作是“原材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中选率分别为43.8%和21.9%。只有18.8%的日本企业家将中国市场视作“产品生产基地”。这表明,在相当多日本企业家眼中,作为市场的中国远比作为产地的中国更具诱惑力。而在中国企业家眼中,日本市场则是“产品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中选率分别为60.0%和31.4%。但就目前来看,在中国国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首先将在本土迎接来自“日本制造”的挑战,在未来5-10年,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对未来的预测同中有异

  分别有75.0%的日本企业家和62.5%的中国企业家认为,中日企业在未来5-10年将处于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就目前来看,在中国市场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领域主要是在“共同开拓市场”方面,中选率为37.5%。而作为中国企业,则更希望在今后的5-10年,可以在技术领域与日本企业进行广泛合作,以弥补自己在研发以及资金方面的不足。

  在对可能阻碍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的预测上,中国企业家和日本企业家的回答比较接近。中国企业家认为阻碍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全的企业体制和法律法规”,中选率为68.0%,这与日本企业的看法完全一致——37.5%的日本企业同样认为,这个原因将是阻碍中国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除了这个最主要原因之外,中国企业家认为“内部管理水平低下”将是阻碍中国企业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中选率为56.0%。而日本企业则认为“研发能力落后”,也将阻碍中国企业的发展,中选率为21.9%。

  对于可能阻碍日本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双方的看法却大相径庭。

  日本企业认为“人力资源政策不够灵活”以及“全球化思路不够明确”,将会阻碍日本企业的发展,中选率分别为25.0%和21.9%。但作为旁观者,中国企业却认为“中国等制造大国的崛起”以及“企业文化保守、管理僵化”将会成为阻碍日本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中选率分别为64.7%和61.8%。

  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家都承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在质量管理、营销与市场、技术导向战略、现场管理、品牌战略方面从日本企业身上得到过启发。

  调查说明

  本次中日企业家问卷调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调查研究部与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完成,其中中国企业部分共发出问卷439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日本企业部分共回收有效问卷32份,合计70份。

  日本企业部分问卷的回复企业主要由两部分构成:20家日本本土企业以及12家在上海的日本企业。其中包括美乐思(Melos)、三井、富士、美蓓亚、精工器械以及三菱等。国内部分的问卷回复企业主要由中国500强企业构成,包括:东风汽车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春兰集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海信集团、科龙集团等企业。所在行业包括家电、汽车、信息技术、服装、日用化工以及生物保健等。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