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美国各界高度评价中国将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2003年10月13日 08:53

  中新网10月13日电 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即将首次载人飞行的消息近日来不断见诸于美国媒体的报道中,美国官方和有关方面对此也高度关注。光明日报发自华盛顿的报道称,他们预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

  欢迎中国成为“太空俱乐部”新成员

  45年前参与美国国家宇航局创建并为美国宇航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现任局长肖恩·奥基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是人类航天事业的一件大事,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的航天事业都是一个新的机遇。

  奥基夫说,中国是一个拥有重要资源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对宇航事业感兴趣是对人类探索太空事业的贡献。他祝愿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奥基夫强调说,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拥有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能力,欢迎中国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新成员。这位美国宇航界的先驱还认为,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外空探索对世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说,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是空间发射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祝愿他们成功,祝愿宇航员平安返回。”

  美国宇航员的心声

  在美国南部的奥兰多迪斯尼乐园太空馆外,记者日前见到了集体与媒体见面的多名美国宇航员。他们向记者表示,预祝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并衷心祝愿中国同行平安顺利。

  美国华裔宇航员陈福林(富兰克林·钱迪亚斯)的祖父来自广东中山县,他本人出生在哥斯达黎加,后来在美国定居并成为美国公民。在过去23年中,陈福林先后7次乘航天飞船遨游太空,其中包括1986年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太空度过了令他一生难忘的7天7夜。陈福林告诉记者,为准备第一次航天飞行,他从1968年起先后用了6年时间,其中包括体能和心理素质训练以及应对意外情况所必需的应急能力。他说,任何一位宇航员第一次上太空都会感到兴奋和紧张,有了第一次经历,以后再上太空准备时间就会短得多,心情也会越来越平静。

  麦坎德利斯先生曾于1984年和1990年两次乘航天飞机参加过太空探索。谈起首次太空之行,他用“很紧张”来形容。他说,为准备第一次太空之行,他用了7年时间训练。首先是身体素质的训练,其中包括在水下的适应能力和在飞机上的反应,因为没有一个能够适应多种环境的体魄是无法完成航天飞行任务的。其次是心理准备,在训练中要经过反复的航空飞行才能养成良好心理素质。

  麦坎德利斯说,在太空船内生活既艰苦又单调,开始几天食品主要是水果、可口可乐等食品。由于没有冰箱,食品容易腐烂。宇航员的主要食物是从地球上带来的。尽管饮食非常简单,但大家精神都挺饱满,宇航员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艾尔德林是第二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1969年7月21日,在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第一个登上月球后,艾尔德林紧随其后实现了登月的梦想。他最近在接受美国空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即将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表示祝贺,并呼吁美国宇航界在太空探索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他说,我们应该平静地欢迎他们进入太空,我们应该提议并设计出一些具有吸引力又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方案。

  宇航事业是人类的共同事业

  美国宇航局国际研究项目专家卡德纳认为,中国即将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对中国和人类的外空探索事业都是一件值得关注和庆贺的大事。他说,中国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不仅可对人类的太空探索作出贡献,促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并将鼓励年轻人和下一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太空事业的研究中去。

  卡德纳认为,宇航事业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宇航事业起步较早,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其成长过程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科技和相关产业的进步。现在人们对外空探索的兴趣越来越大,不少国家增加了对宇航事业的投资,宇航事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卡德纳说,美中两国宇航界可以在太空研究的诸多领域如气象观察、外星探索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更具实效的研究成果。

  卡德纳说,宇航事业涉及航空航天技术、生物物理、地球科学和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探索和开发等多方面的研究。这项事业可以探索人类未来在更安全、舒适、清洁和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太空旅行的技术,进一步促进和更新飞行器的设计、制造,使航天技术更加安全可靠。

  卡德纳认为,宇航事业从整体上来说是有关太空研究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类去了解宇宙的神秘,发现和探索太阳系以及地球周围的其他行星,寻找地球以外的生物。从这个角度看,宇航业又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和充满情趣的事业,它既可对青年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又可激发他们献身科学技术的热情。(吴建友)

 
编辑:宋方灿
相关专题:“神舟五号”飞船即将发射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