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中国《新闻周刊》:城际移民给城市注入新鲜血液

2003年11月19日 11:3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城际移民”:给城市注入新鲜血液

  城市之间的迁徙可追溯到1994年,如今“城际移民”的数量大约2000多万。迁徙潮无可逆转,能转变的只有政府管理模式

  记者/言咏

  从出生到终老,除了几次有限的旅游和出差外,一直死守家乡:这是父辈们的生活写照。如今中国的年轻人,都是怀揣梦想背井离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他们追求,也习惯于闯荡的生活。

  这种变化最初的萌芽是在1984年。那年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让习惯了“一亩三分地”的农民们放下锄头,纷纷涌向城市。80年代初期全国的流动人口才200多万,1984年后流动人口的数量迅速增加,短短几年内就翻了10倍,现在已经达到1亿。

  而城际间的“移民”,比城乡之间的迁徙晚了10年。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副主任段成荣回忆,这种城际间的“移民”形成潮流,是从1994年左右开始的。如今全国城际间的“移民”人数大约在2000万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低端层次的流动,只有一小部分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比如说北京和上海,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286万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3%,约26万人;而上海2000年流动人口普查的结果则是:在387万外来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3.7%,约14万人;深圳人事局提供的数字是:2002年年底,深圳暂住人口364.8万,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3%,约23万。

  “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对于城市的发展却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段成荣说,“很多人会比较关注他们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实更重要的是流动给城市带来的‘交流’。每个地方的人都是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长期封闭的情况下,毛病会越积越深,慢慢就积习难改了。不同地区的人不断交流,是一个彼此取长补短的过程。”

  和进城的农民工一样,这些高层次移民同样也给政府带来了管理上的不便。比如说,某个人的户籍在河南,但河南却根本找不到这个人;他在北京长年生活,北京却根本没有记录这个人。

  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落伍。对以前那种大家猫在自己家乡,一守就是一辈子的情况,中国倒有一套很有效的管理模式,但这套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当今的时代。

  “政府其实很关注城际间人才的流动现象,但这方面的研究做得很不够”,段成荣认为,“现在的状况是,城际间人才流动的基本情况都没摸清楚,基础资料太缺乏了。”

  从北京统计局的资料上,也可以看出中国这方面研究的粗糙:在对外来人口的“状况”一栏中,他们来京的目的有“务工经商”、“随亲家属”、“学习培训”等等,可是这些来京闯天下的白领们该属于哪个范围呢?

  目前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乃至于中国更多的城市,正在相继推出对外来人才利好的政策。

  事实上,迁徙的潮流无可逆转,能转变的只有政府管理模式。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户口价值几何?

  对于来北京闯荡的人们来说,要想解决北京户口,除了找到一个有户口指标的单位外,考研不失为一条路。北京的政策是,如果研究生毕业,有单位接收,就可以落户北京,如果没有单位接收,可以买指标。在北京大学BBS论坛上,就有人做中介,如果想在中关村买一个指标,2002年底到2003年初的行情是2万元左右。

  在上海,办入沪户口,门槛就低得多,只要大学本科毕业生,有单位接收就可以办理上海户口。而同样的,在上海买一个指标,在2000元到4000元之间。

  而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有户口的人是这个城市的少数派,只占总人口的20%左右,并不是所以的人都想把户口迁往深圳,按深圳市人事局的说法是,深圳的入户指标每年都是用不完的。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第42期)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中国《新闻周刊》:《黑客3》:事情还没有结束 (2003-11-17 10:33:20)
          中国《新闻周刊》:衡阳大火考问中国消防思维 (2003-11-17 10:13:02)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衡阳那场大火里的人们 (2003-11-17 10:03:32)
          中国《新闻周刊》:加大精英与平民之间的中间层 (2003-11-13 10:53:10)
          中国《新闻周刊》:林兆华:最后的话剧贵族? (2003-11-12 14:38:11)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自杀”:我们知道多少? (2003-11-11 09:25:15)
          中国新闻周刊:重建公共卫生系统应包括干预自杀 (2003-11-11 09:20:14)
          中国《新闻周刊》:兄弟连:记忆中的降落伞 (2003-11-10 15:36:23)
          中国新闻周刊:“十一五”招标到民间“买思想” (2003-11-10 15:22:54)


  把这条新闻发短信告诉朋友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