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千载一时 两岸历史最关键的一周

2005年05月02日 19:35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国共两党双方如果处理得好,胡、连会即是两岸关系历史发展千载一时的机遇

  -文/石齐平

  2005年4月下旬至5月初,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国民党离开大陆56年之后,首度重返大陆,并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会晤,共同为两岸历史写下崭新而关键的一页。

  整个形势的发展似乎相当突然与偶然。不仅一年前无人能有这样的预测,甚至三个月前即农历春节期间还没有明显征兆,以致于各方反应都显得仓促忙乱。

  陈水扁当局一开始对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三月底出访大陆反应强烈,甚至拟对江诉之于法。与此同时,扁立即派出情治高层前往美国,进行紧急磋商。美国当局对情势的发展之快似乎也相当意外。初始的反应,是在不得不接受事实与现实中,强调大陆最终仍应与台湾的领导当局对话,稍后,才出现了口径较为一致的发言,对连战即将访问大陆一事表示欢迎与赞许。

  美国态度的转变,终于使得扁当局不得不放低姿态,对连战的出访采取了比较正面的说法,视之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投石问路”。至于“台独”基本教义派者如李登辉,当然是气急败坏,痛批连战与宋楚瑜之余,对陈水扁也极为不满,并称“为此而睡不着觉”。

  大陆对台政策的创新

  不错,胡(锦涛)连(战)会的成局有其偶然的成分。例如,若国民党去年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中胜出,现在会不会有胡连会,难说;今年春节过后,若非美国基于其自身利益(希望台湾“立法院”尽快通过庞大的军购预算)促成扁宋会,从而使国民党及连战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既失去了“朝”,即政权,又失去了“野”,即“立法院”的多数),不得不打出最后的“大陆牌”,现在会不会有胡连会,也难说。

  谁说历史不是偶然造成的?但必须说,胡连会的成局,偶然之外也有必然的成分,而且更多的是必然的成分。这就要从两岸关系发展中大陆对台的政策说起了。

  长期以来,大陆的对台政策有两个策略,一手硬,一手软。硬的是军事制约,如导弹部署及军事演习,用一个字形容,即是“力”。软的是和平手段,如优惠台商,用一个字形容,则是“利”。力与利并用,宽猛并济,有一定效果。

  那么,在“力”与“利”之外,大陆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还需要增加什么新思维呢?我认为是另外两个字,即“理”与“礼”。

  天下万事争不过一个“理”字。理就是道理,是众人心中共同认为的公道或事实。中国国民党创建了中华民国,自1912年迄今,始终表示未曾中断或消失,其中华民国的主张,始终包括了大陆与台湾。但就有效治权而言,自1912年至1945年,只及于中国大陆未及于台湾,自1949年迄2005年,只及于台湾未及于中国大陆。但不管有效治权是否完整即完全等于主权主张,其从来未曾消失,且从来主张一个中国,更从来自认为代表中国,却始终是个事实。

  大陆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政权之后,即全面且刚性地否定了中华民国的存在,且“剥夺”了事实上仍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代表”中国及“认同”中国的权利,因为大陆一再声称“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这种主张或论述从大陆的立场而言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一、这使台湾地区的中国人对于自己一贯的中国认同产生了一些迷惘、模糊、错乱——事实上在任何国际社会中,确实也让他们“发现”自己绝无代表中国的任何身份或空间。二、这样的形势,恰恰为主张“台独”的政党与政客提供了一个诱导台湾人民“接受现实”,必须丢掉自己的“中国认同”的理据。近十几年来,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有所淡薄,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

  应该说,大陆终于注意到了这个始料所未及的效应,从而对有关面对“中华民国”的事实存在及相关论述上都在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今年一月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大陆当局的此等新思维,即是对于“理”的理解与认同。这在将台湾人民从对“中国认同”逐渐疏远的道路上拉回,肯定会起到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又据报道,连战一行出访大陆,进出香港与大陆,均毋需申请台胞证,同时还有6名持枪安全人员随行。这除了是胡锦涛先生给连战先生的超规格礼遇,更重要的是传达了对于连战不仅是中国国民党现任主席,同时还是同样主张一个中国的“中华民国”卸任副元首的信息。应该说,大陆确实已在“力”与“利”之外,更多地注意到了“理”和“礼”。胡、连会及稍后的胡、宋会,也因此不单纯是个偶然,大陆在对台政策上的进步与创新,其实起着极关键的作用。

  大陆与台湾:重新认识对方

  连战大陆行程,全程八天,每天都有重点,每站都有意义。但从两岸关系发展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两个场合,一个当然是胡、连会;另一个即是同一天上午连战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连战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大陆中央电视台作全程直播,连战演讲三十分钟,再与现场观众问答对话三十分钟。连战可以讲中国国民党自建党到建立中华民国,自大陆到台湾,自取得政权到失去政权的故事;也可以讲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先人荜路蓝缕,开启山林,后来又被异国统治,终于又回归中国,并且在战后戮力奋发,创造经济奇迹的故事;更可以讲其祖孙三代从日据时代的台湾到中华民国的大陆,再到中华民国的台湾,如何情牵中国的故事。中国大陆数以亿计的同胞,第一次有机会,如此完整全面地从一个具有像连战这样特殊背景经历的政治人物身上,认识一个他们既熟悉又陌生,既爱又不解的台湾。

  另一方面,因为胡、连会,台湾所有媒体亦必钜细靡遗地全程报导。大陆的接待安排,大陆领导人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在胡、连互动的场合,双方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矛盾,如何铺陈两岸关系的新论述,以及如何擘划两岸关系的未来,所有这一切信息,也应是第一次如此完整且失真最少地被广大台湾同胞所接受。

  国共两党双方如果处理得好,胡、连会即是两岸关系历史发展千载一时最关键的机遇。它除了有机会为两岸关系的架构提出一种创新的思维外,也可以为两岸人民重新正确的认识对方,排除长久以来的心理障碍。果如是,千载一时,就成了一时千载。

  两岸未来:憧憬与悬念

  我预见两岸关系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平竞争“的阶段。

  基本的分析逻辑是:为把握世纪性的和平发展机遇,大陆必须争取再一个起码二三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就此而言,台湾的“台独”路线成了几乎是唯一的最大的麻烦。因此,中国不惜以“不动武”交换“不独立”。与此同时,美国现阶段为了国家安全与恐怖主义斗争,不得不与中国合作,也不得不以“反台独”与中国默契。合起来,这就是《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的背景与意义:在一段期间内,中美都有需要为台湾不走“上法理台独”设置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只要台湾当局不搞“法理台独”,就是维持了现状,中美都能接受。

  在现状得以维持下,台湾当局已无实现“台独”的可能,最多只能“拒统”。对大陆而言,只要不“独”,都可接受。台湾要拒统,那大陆就争统,于是两岸就走上了一个“争统与拒统”的和平竞争赛局。目前看来,似乎已有开始在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迹象。

  “和平竞争”一旦开始之后,乐观的看,就会走上“合作竞争”与“良性竞争”。因为和平竞争,双方的对立将逐渐缓和,两岸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也可望逐步排除,这就为双方更多的合作开创了空间,此即为合作竞争;当双方合作互动的空间扩大了之后,很自然地,就会为了竞争的需要而注意并学习对方的长处。果如是,就成了良性竞争。

  人们有理由对两岸关系的未来产生这样的憧憬。

  当然,也不免会有一些悬念:连战卸任党主席后,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会如何重组,对国民党路线会有何影响;国、亲两党主席先后访问大陆后,5月14日台湾举行“任务型国代”选举,其结果具有指标性意义,对台湾内部政治生态会有何冲击;陈水扁的思维与策略会否调整,如何调整;两岸走向如何,对美国东亚战略有何冲击,美国会如何因应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值得关注的。这些,就有待未来继续观察了。

 
编辑:张明】
 
专题网站: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