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助力中国转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低碳助力中国转型

2010年08月20日 11: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日透露,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国家发改委目前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发挥各地、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同时,今年10月,我国将在天津承办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届时将有世界各国的谈判代表到我国参加公约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的谈判会议。这是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为今年年底召开的坎昆会议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是我国积极探索低碳之路做出的最新努力。

  近来,全球变暖,干旱、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挑战和环境危机。面对这些难题,“低碳”成为为地球降温的良方,也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中国拥有13亿的庞大人口,以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资源养活22%的世界人口。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如何在“低碳”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中新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解振华提出的思路是:“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大,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排放空间受限的大背景下,我们已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走过的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解振华指出,目前,我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达到9%左右。2009年,年风电的装机新增居世界第一,累计装机容量排名世界第二,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等,集热面积居世界第一,水电的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人工造林面积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0.36%。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保持生态环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表示:“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把应对气候变化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减少40%到45%,作为国家产业经济支柱,众多国有大型企业责无旁贷,身体力行。这离不开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有力地引导推进央企履行低碳责任。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指出,中国是全球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推动发展低碳经济,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过去依靠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这预示着在今后一个时期里,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风向标。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新公布了2009年全国各地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北京不仅超额完成2009年节能目标,而且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

  对此,北京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当前,北京已进入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而眼下,北京基本形成了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绿色北京发展道路。下一步,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持续提升首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低碳转型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身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源企业之一的神华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循环经济产业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确立推进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五型”企业建设,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创造了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矿区的建设和生产模式,实施煤、电、煤油转化、绿色用煤通道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建设,构建了节能减排产业体系,从源头上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实现低碳发展。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郝贵表示,神华集团将依靠技术与机制的不断创新,实现企业绿色再造,继续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动员全社会实践低碳、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也同时举行,该影像展在北京核心街区王府井步行街为公众免费展出15天。影像展选取了180多张优秀照片,由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哭泣的地球、中国思变)、中国努力(自愿减排、主动调整、低碳创新、绿色家园)、全民参与(绿色出行、生态饮食、自然霓裳、和谐文化)、畅想未来四部分组成。记者 文雪梅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