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我国将建海水利用产业化基地

2011年09月19日 08:5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二五”期间,研究海上溢油监控,以及事故处置、修复及赔偿评估技术

  ●将新建一艘排水量8000吨级、续航力20000海里的极地破冰船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上,《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纲要》提出今后5年将重点发展海洋服务保障技术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研究。其中包括研发重点海域风暴潮、海啸、海浪、海水等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海上溢油、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研究突发性大型船舶溢油、油库溢油、石油平台溢油及化学品泄露和核事故等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监控,以及事故处置、修复及赔偿评估技术。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新建一艘排水量8000吨级、续航力20000海里的极地破冰船,该船设计破冰能力1.5米以上、防冻设计适应零下35摄氏度以下环境温度,具有极地冰区作业、极地海洋环境考察和资源调查能力,并且可配备直升机、机器人、工作艇等考察作业设施设备。与此同时,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启动建设5000—10000吨级的海洋科学钻探船,争取建造两到三艘3000吨级、一到两艘5000—6000吨级的科学调查船。推动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制度建设,实现海洋调查船舶的开放与共享,促进我国海洋调查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纲要》显示,“十二五”期间,针对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及其生境受到严重破坏,深海大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将研发4到5种受损海洋生物资源修复的关键技术,形成系统的生境修复模式和技术体系;建立生物资源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形成3到4种重要生物资源的增殖技术,建立产卵场和索饵场资源养护型栖息地修复示范区1个。

  此外,将初步构建我国海水利用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国家海水利用产业化基地,培育工程公司,成立产业联盟,促进产业聚集。强化技术设备、工艺标准及运行机制等集成创新,实施大规模(万吨级和10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等工程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实现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日产300万吨目标,提高我国海水利用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纲要》明确提出未来5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要由“十一五”时期的54.5%上升到60%以上。海洋开发技术自主化实现大发展,专利申请增长30%以上,专利授权增长35%以上,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到2020年,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海洋科技研究体系及创新人才队伍,基本形成覆盖中国海域及全球重要区域的环境服务保障能力。 (记者吴月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