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中电建中能建两巨头挂牌 专家:电力产业链优化

2011年09月30日 08:4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能建)揭牌暨电网分离单位划转移交大会在京举行,两家新成立的电力建设集团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新公司的挂牌意味着历时多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取得重大进展,至此央企数量也减少至117家。

  “重量级”电企亮相

  此次隆重亮相的中电建、中能建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登记注册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电力建设集团几乎将所有电网辅业“一网打尽”。

  中电建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河北、吉林、上海等14个省(区、市)公司所属辅业单位重组而成,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资产总额1960亿元,在职职工数20.27万人。

  中能建则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北京、天津、山西等15个省(区、市)公司所属辅业单位重组而成,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资产总额1200亿元,在职职工数16万人。

  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称,重组后的两家新公司形成了完整业务链,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均超过千亿元,掌握着前沿的电力建设技术,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实力大大增强。

  中国水电、葛洲坝或成新公司主体

  据了解,国家于2002年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改革任务,以期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春晓表示,中电建、中能建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电力改革继厂网分开之后,主辅分离更加深化,新公司内部资源整合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此次重组接下来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中,电力顾问集团、水电顾问集团、中国水电、葛洲坝暂按子企业管理,网省辅业单位暂按业务性质实行事业部制管理,这意味着电力顾问集团、水电顾问集团、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四公司由原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央企业成为隶属于中电建、中能建的“二级法人”,至此央企数量也减少至117家。

  两家新公司负责人的任命定为:中电建董事长由中国水电总经理范集湘担任,总经理由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宗林担任;中能建事长则由葛洲坝总经理杨继学担任,总经理由葛洲坝党委书记丁焰章担任。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表示,上述任命或许意味着中国水电、葛洲坝或成为中电建、中能建重组整合的主体。不过,记者致电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石家铭,其并未对上述观点予以答复,记者多次拨打中能建电话均无人接听。

  已预留巨额资产做改革成本

  王勇在昨天的挂牌大会上透露,这次改革涉及4家中央企业和两家电网公司所属29个省(区、市)的134家辅业单位,职工35.78万、离退休人员26.12万,“是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重组中,涉及人员多,分布地域广,历时较长的改革,新公司下一步的改革发展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为此,“国家预留了920万千瓦发电资产变现资金作为改革成本,在中央企业重组中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

  据了解,除国家预留资金外,国资委也将研究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支持两家新公司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也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历史遗留的改革成本。王勇称,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重组方案精神,新公司组建后还将争取到一系列政策的扶持。

  ■专家解读

  电力产业链得到优化

  “中电建、中能建的成立,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实现电力产业链的优化。”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春晓称,随着两大公司内部整合的逐步推进,电力行业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制造、项目运营一体化整合程度将大大提高,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主营业务的控制力也得到增强,电力企业的整体实力将有所增强,由此,产业前期运作成本及电力配送成本也将大大降低,长期来说有利于电价的下降。

  不过,他也表示“市场煤计划电”的存在依然是电力紧张、电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新能源及实现煤电价格机制联运依然是电力行业改革的难点。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表示,中电建、中能建的成立,除了完善产业链外,也推动了“输配分开”改革,是电力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大同证券分析师张诚分析,此次电力集团主辅分离的拆分,将使电力——这个我国规模最大的垄断行业之一的企业分工走向细化,分离的电力企业将向着专业领域更为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发展主营优势业务,同时电网主辅分离也将使得一些建设环节的招标和竞争更加公平和透明。本次主辅分离,涉及的中国国电有望逐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一部分电力建设类公司也有望长期受益。

  本报记者廖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