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烟花爆竹是禁还是放(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6日 09: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喜庆文化是可以革新的!”环保网友们早就打出了“绿色过年”的口号,呼吁将省下的鞭炮钱捐出来买PM2.5监测仪。很多人选择用电子鞭炮来代替。

  “既然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那么用做环境做公益来代替,不是更有意义?”网友“笑傲娃娃”称,表达传统年味儿能够更文明。

  该 放

  观点一:

  鞭炮声里

  寻年味儿

  本报记者 尹晓宇

  爆竹声中一岁除。

  自从爆竹成为辞旧迎新中的仪式,那噼里啪啦的声响也成了人们对年味儿的界定标识之一。

  1993年,北京市率先通过了《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然而2005年之后,修改后的“禁放令”让沉寂了12年的北京除夕夜又绚烂起来,在“禁改限”的背后是民间对年味儿的诉求,“禁放令”在现实中遭遇的尴尬。

  援引当时一些媒体的报道,会有这样的一些声音:“逢年过节没有些许响动,那还叫什么过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历时千年的民俗,虽然当年京城禁放鞭炮之初,少了伤及眼球的悲剧,减少了火灾的隐患,保护了生态环境,赢得众多市民拥护。但一年一年过去,人们似乎总感到缺少了鞭炮声,过节便缺少了尽情欢乐的气氛。”因此虽有“禁放令”这道令牌,除夕、“破五”、元宵节,私底下甩两挂鞭的市民也有。

  在“挺放者”来看,热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也有一定仪式的情愫。比如,民间讲扫掉晦气,迎接财神,不少商铺年后开业,似乎来点儿鞭炮,来点儿声响,有讨个好彩头的寄予。来自山东省济南市城管部门的初步估计,仅初七一天,环卫部门就清扫了近210吨炮仗皮,春节期间一共清运了近1540吨。

  上世纪90年代初,有300多个城市实行了“禁放令”,但北京“禁改限”之后,全国100多个城市也纷纷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如成都、武汉。而走到了第20个年头的广州“禁放令”,每年也还是徘徊在舆论的禁与限之间。

  观点二:

  产业分量不可忽视

  本报记者 张意轩

  81万箱,这是2012年北京市的烟花爆竹备货量;1429个,这是2012年北京市烟花爆竹零售摊位数量。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