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三成多 资源化可破解困局

2012年05月30日 09:56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每年产生逾1000万吨 建筑垃圾

  如今走在马路上,对于一堆堆瓷砖、水泥块、木板,甚至还夹杂着塑料等生活用品的建筑垃圾,在如今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社会里,人们恐怕早已见怪不怪了。虽然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楼大厦让城市显得更加繁华兴旺,但一堆堆的建筑垃圾也确实跟一座现代化大城市有些格格不入。

  5月25日,记者在黑龙江南路附近一个在建工地上看到,零零散散的一堆推装修垃圾、脚手架、装修材料等堆放在现场,有些甚至已经堆到了路边。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工程还没完工,垃圾只是临时堆放在现场,之后会有专门的车辆来运走。

  据青岛市政协委员、民进青岛市委副主委赵高潮的调研,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道路施工、违法建筑拆除等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吨,目前共有6000多万吨存量建筑垃圾需要清除。

  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

  资源化是出路

  据了解,岛城目前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由施工单位运往郊外,以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理掉。这两种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但需耗用大量的土地征用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过程中产生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掩埋垃圾占用大量土地,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按照青岛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平均每填埋1万吨就要占1亩地,把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全填埋需用1000多亩地,青岛郊区本就已经难觅填埋区,现有的6000多万吨的建筑垃圾又该如何处理呢?

  从2009年起,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开始试点“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尝试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据示范项目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建筑垃圾经过打碎、分类、筛选、再碾碎等多道工序,制成大小均匀的颗粒,可在建筑工程中替代沙石,筛选下来的碎粒可代替粉煤灰制成加气砖。

  据了解,青岛市每年产生的逾1000万吨建筑垃圾中,有近400万吨得到再生利用,生产出包括粗骨料(石子)、细骨料(沙子)、透水砖、路面砖和种植土在内的11种产品。

  “国内很多企业和专家都对建筑废物再利用市场的前景看好,而且从青岛市对沙石等建筑材料的需求来看确实有市场,但是回收原材料成本太高了。”生产基地的青岛绿帆再生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勇告诉记者,由于回收企业出价低,运输公司一般都不愿将建筑垃圾卖给他们,而如果抬高收购价,企业自身又将面临成本过高带来的亏损。

  在缺乏有效监管之下,青岛市多数建筑工地的废弃物都是被个体运输企业控制倒卖,至于是倾倒在哪、如何处理多由运输公司自行处理,导致正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无法得到稳定的供应来源。除此之外,在建筑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计价核定、垃圾运输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再生建筑资源科学应用企业的积极性。

  将实行运输建筑垃圾 实名制

  为加强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坚决杜绝建筑垃圾无证运输行为,近日,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决定将建筑垃圾运输纳入建筑施工招投标管理的实施时间从2012年8月1日提前至2012年6月1日。

  也就是说,自今年6月1日起,属市内四区范围内的房屋拆除、房建土石方开挖工程及有土石方外运的市政工程项目,投标单位须与取得市市政公用局颁发的《青岛市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经营单位批准证书》或持有市市政公用局建筑垃圾运输特许经营招标《入围中标通知书》的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签订垃圾运输合作协议,方可参与施工投标。

  “此举将从源头上解决建筑垃圾无证运输、超载撒漏、乱倒乱卸问题。”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再配合建筑垃圾处置相关立法的出台,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青岛建筑垃圾的全部再生利用。目前,青岛市建筑垃圾处置立法工作已进入完成阶段,预计于年内出台。(记者 李媛 实习生 丁大千)

【编辑:王珊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