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动用卫星、无人飞机 武汉污染监察技术升级

2012年06月18日 09: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6月11日的武汉,像是全市生起了大炉子:从中午开始,浓烈的烟雾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一两百米。

  而长江下游的另一个城市南京,最近几天,也遭遇了烟雾的袭击,天空被涂成了蜡黄色。

  两个城市的环保部门都解释说,这些城市出现大范围的灰霾天气与工业污染无关,是周边省份焚烧秸秆,又碰上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所致。

  事实上,秸秆焚烧已经成为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粮食主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到机场和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与控制企业的污染相比,监管秸秆焚烧的难度在于起火点往往“出其不意”,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地点,仅靠环境监管人员根本管不过来。

  近年来,环保部已经开始尝试用环境卫星来对秸秆焚烧火点进行遥感监测,为环境监察执法和秸秆禁烧治理提供重要依据。卫星发现哪里有火点,环保部就会通知当地环保部门迅速出动,对违法焚烧秸秆进行查处。

  环保部还将卫星发现火点的情况列在其官方网站。以6月11日为例,卫星共监测到安徽、江苏、山东等9个省共有503个秸秆焚烧的火点。其中安微174个,山东188个,是当天火点最多的省份,而且从地理上,也分别与当天污染较重的武汉、南京距离较近。

  据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卫星火点监测最重要的意义是定位精确,能让环境执法人员准确到达起火点,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二十年前就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侦察环境违法行为。我国也在2008年9月发射了环境一号卫星A、B星,从天空,为环保部门查处污染者提供证据。

  比如,卫星采集到的数据显示,2011年夏秋季,全国共发现秸秆焚烧点10511个,其中,河南、安徽最多。从时间段来看,我国秸秆焚烧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农作物收割期间,夏季秸秆焚烧强度高于秋季。夏季秸秆焚烧从5月上旬开始,6月达到峰值;秋季秸秆焚烧主要集中在10月。在没有卫星遥感监测之前,靠人工绝对不可能有如此精准的数据。

  业内人士把环境一号卫星A、B星称作是天空洞察污染问题的一双“天眼”。侦察秸秆焚烧点仅仅是环境卫星业务应用的一小部分,这双“天眼”还能预测重要湖泊蓝藻爆发的情况,也能侦查到隐藏在自然保护区的破坏行为。

  据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已建立了一套以环境一号卫星为主、综合利用其他卫星数据以及无人机航空遥感等数据源的环境遥感监测应用技术体系,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都有专门的监测应用系统。在地面监测手段跟不上的时候,遥感的作用就发挥出来。

  比如,太湖、滇池、巢湖等湖泊湖面面积较广,传统对蓝藻监测的模式是,监测人员划着船,在各个监测点对蓝藻的浓度进行监测,十天半月也出不来一套完整的监测数据。而现在靠卫星遥感数据,每天都能对全国主要的湖泊进行蓝藻的监测预警。

  除了蓝藻外,环境卫星的监测还包括海水溢油、核电厂的排水、饮用水源地等。在生态保护、灾害监测评估等方面,生态遥感监测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到底有多大影响,灾后重建在生态保护方面要注意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天眼”与“地面”的协同中都找到答案。

  环境卫星不仅做蓝藻、秸秆焚烧等日常常规监测,当有突发事件,或环保执法人员对某些地区的污染或生态破坏存疑时,卫星也能从天上提供证据。为了弥补卫星遥感监测的不足,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还增设了用无人机侦察的业务。

  几个月前,环保人员发现沿海一家炼油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有异常行为,怀疑该企业正在建设的项目与提交审批的环评不一致。可炼油厂占地面积大,要靠执法人员从地面上找到未批先建的项目无异于大海捞针。最后,用无人机从厂区上空飞了一圈,轻而易举就找到了在炼油厂的厂区内,确实有一处未经批准的项目正在偷偷建设。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已经占到国土面积的15%,但通常自然保护区都面积较大,交通不便,所以一些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很难被发现。自从环境卫星上天以后,会定期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体检,目前已经对33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进行了遥感核查。最近,环境卫星就发现,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内悄悄建起了一片高尔夫球场。

  据介绍,今年年底,我国还有可能发射新的环境卫星。本报记者 刘世昕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