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能源评论:资源价改需要成本“明白账”

2012年07月03日 10:27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 盛 刚

  7月1日起,全国除西藏和新疆以外的29个省(区、市)开始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历经5月、6月的听证阶段,居民阶梯电价终于尘埃落定。另外,在6月29日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表示,虽然大中城市自来水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现在的水价改革还不到位,有必要进一步推进水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再加上正在进行的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地方试点和逐步建立的油价定价机制,可以认为,中国资源价格改革已全面提速。

  改革的目的不是涨价,而在于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但“逢改必涨”“越改越涨”,也是事实,这可以理解。资源性产品属于基础性产品,处在整个产业链前端,又由于我国资源产品价格长期扭曲和偏低,反映不出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所以目前来看,价格理顺的过程,无论是改革还是调整,提价都不过是顺势而为。

  理解归理解,但不可认定所有的涨价都合情合理。一则,水电油气等基础资源,不仅是生产要素,也是生活要素,具有公共服务特征。因此,在形成合理价格机制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或补偿机制,保证低收入群体的正常生活水平,这是避免价格市场化冲击基础资源公共属性的重要保障。水电实行居民阶梯价格,用意之一就是在“合情”满足大多人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让那些“多吃多占”的“合理”付出更高的代价。二来,基础行业多为垄断经营,这里的经营者,有涨价的动力但没有降成本的动力,若既没有竞争的压力,又没有严格的成本考核和监管,每一轮改革都难免成为他们谋取自身利益的机会。有现成的例子。近日,新华社曝光的广州市上调水价进行的“成本监审”中,每方水被企业多报成本0.348元,比真实成本2.016元“虚高”了17.26%。原因是,政府财政投入、企业吃喝费用、“虚高”管网漏损等费用,都被算进了企业供水成本。人们自然会想,广州如此,那些没有进行成本监审,或者成本监审只是“走过场”的地方又会怎样?水价露出冰山一角,其他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资源类产品近年来价格的上调,谁敢说其中没有水分?

  长期以来,之所以类似水电油气等公共产品的价格改革屡屡被质疑,就是因为这些改革欠公众一本清楚明白的成本账,调价机制不透明。若公众疑问得不到合理解释,又没有切实手段防止企业转嫁成本给消费者,只给“糊涂账”却不给出“明白账”,“理顺资源类产品价格”,不管初衷多么良好,都很容易成为消费者承担的“单边”涨价,导致企业私利绑架社会公利,使改革事倍功半。因此,从资源性产品改革的路径选择来看,不但全社会要为过去使用了过于廉价的资源买单,垄断型行业自身也不能仅做“加法”,而不做“减法”。要有有效的机制和手段,逼使这些行业或企业不光有涨价动力,还要有降成本的压力甚至降价的压力,以防他们“跑冒滴漏”产生的巨大浪费,通过涨价转嫁到公众身上。

  资源价格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这一方面涉及垄断行业改革、扩大民营资本准入的问题。竞争是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打破垄断成本黑洞的治本之策;另一方面要求强化政府和社会对价格和成本的监管,这在当下也极具现实针对性。新华社曝光广州市上调水价“成本监审”清单,不光告诉我们,资源价格改革中确有某些行业或企业在搭“涨价”的便车,更重要的是它还证明,只要有关部门真心去查,这其中的水分是完全可以查清并挤掉的。认真严格监审,将使公众免受成本过重之苦,也对那些违规者形成震慑。及时公开“晒账”,则会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当成本监审真正落到实处,放在明处,提速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一定能在更大程度上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编辑:王珊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