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伶仃洋上“打响”白海豚保卫战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18日 14:2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10日,本报记者跟随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出海寻找中华白海豚踪迹,全身裹得严严实实。

  中华白海豚,中国一级保护的鲸豚哺乳动物,珠江口是它们的主要聚居区。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因穿越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而备受关注。

  连月来,南方日报记者多次辗转于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监测人员出海调查,请教权威生物专家,试图如实呈现这场足以载入广东海洋发展史上的特殊战役——伶仃洋上的“白海豚保卫战”。

  40度高温,4级海风。

  林文治麻利地解下船绳,一跃跳上小船,娴熟地换上防护服,用帽子和户外头巾包裹住整张脸,只露出两只眼睛,手握GPS定位仪开始确认经纬度。

  作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测人员和中山大学海洋生物专业的博士生,林文治从2010年起就开始做白海豚的野外监测,对他来说,这些工作再寻常不过。7月10日,南方日报记者随船出海。

  出海监测

  珠江口现有白海豚约千余头,呈现老龄化迹象

  狭窄颠簸的小船,在波浪涌动的海面上前行。船上的人坐久了就有晕眩之感。火辣辣的海上骄阳,透过长袖衬衫打在手臂上,依然灼痛皮肤。

  这次出海的主题是“个体识别”监测。简单来说就是看到生物即认得它,白海豚的识别办法主要是通过背鳍。

  中华白海豚每三年才生一胎,由于繁殖率低、生存率低,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作为中国唯一的中华白海豚国家级保护区,珠江口伶仃洋现有中华白海豚约1000头。

  林文治拿出纸笔开始讲解:“我们今天走的航线是内伶仃,途经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青洲、三角洲,划8字形返回珠海。”他迅速地在白纸上清晰勾勒出观测海域和途经的每个小岛。

  但此行能否观察到白海豚,林文治心里也没有把握。

  “前几天因为天气不好,海上风力大,出海观测基本没什么收获。”林文治一边侧身给记者讲解,一边不时观测海面动向。“内伶仃的白海豚有300-400头,由于幼豚出生率低,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

  林文治认为,白海豚的老龄化现象并不完全是人类行为造成的。“白海豚自身有强大的缓冲能力,生息繁衍能够承受很多人类外界因素的影响。幼豚的出生率低,老龄化现象不是短时间造成的,就像人类社会一样。”

  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去年联合做的白海豚死亡、生存率分析表明,过去几十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平均衰退率是2.4%。而林文治团队通过一年来的“个体识别”监测得出的平均衰退率是2.68%。

  发现幼豚

  科研人员看到灰色白海豚比看到纯白色的更兴奋

  “有了!有了!”林文治突然大叫一声打断谈话。冲向船头端起单反相机,示意助手小莫记录。船长关掉马达,整个团队绷紧神经。

  “3点钟方向,400米,起来了!”林文治边报方位边按快门。采访团队完全来不及反应,我们四处张望,海面上除了浪花朵朵,视线范围内似乎什么也没有。作为“门外汉”,我们对白海豚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船长告诉我们,海豚出没是以船头为正点方向来口头确定方位的。

  “11点方向注意!有幼豚!”助理小莫敏锐地捕捉并确认方位。船上的人全都站起身来,手心紧攥烤得火热的船杆,屏住呼吸。

  “9点钟方向,起来了!”团队的目光随着小莫的声音锁定海面,两条灰色的小海豚嬉戏着双双跃出水面,小尾巴拍打着海浪轻盈地在阳光下划出微小的曲线。几秒钟后,一只成年白海豚的背鳍浮出水面,小海豚在它的庇护下潜入海中,不见踪迹。

  见此情景,林文治欢呼起来。“这是我在2010年后,第二次在内伶仃这片海域发现两只同时出现、一起玩耍的幼豚。”

  在这次经历之前,记者总在寻找白色的白海豚,然而在专业人士林文治眼里,灰色的白海豚远比纯白的更加珍贵。因为,“新生儿呈灰黑色,成年、老年海豚呈白色。血管舒张时还会变成粉红色。”林文治告诉记者,野生海豚能通过体色判断年龄,伶仃洋海域全白的海豚超过一半以上。

  林文治说:“你们知道吗,白海豚智商相当于6岁的小孩,非常有灵性。而且白海豚一般成群活动,是凝聚力的象征。白海豚知道咱们是保护它的人,所以今天带着孩子来了。”

【编辑:王珊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