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例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成交 促广东低碳转型

2012年09月12日 10:0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随着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中国首例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在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完成,这标志着广东引入市场机制倒逼节能减碳实现新突破。

  广州碳排放交易所与广东塔牌集团、阳春海螺水泥、华润水泥(罗定)、中材亨达水泥(罗定)等企业签署了碳排放权配额认购确认书,这4家企业为扩大产能项目合计认购了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据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李正希介绍,这是中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一级市场首例配额交易。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赵黛青说,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就是要建立“碳”意识,以市场机制使企业认识到,过度占用环境资源需要偿付代价。而如果能利用低碳技术等途径减少碳排放,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碳结余获益。

  作为国家首批7个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市,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规则”。

  作为全国第一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省,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广东有21个地市,区域覆盖面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且行业种类多、差异大。广东版的碳交易方案,结合广东特色,尽可能涵盖主要的排放行业,并率先探索省内不同区域之间开展交易的可行性。

  按照规定,我省碳排放权交易产品以碳排放权配额为主。作为市场交易主体,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主要涉及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高耗能行业。首批有827家企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

  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纳入“控排企业”范围的827家工业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7.8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42%,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2.7%。

  有专家评价,相较以往通过目标责任制等行政手段推进节能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把与节能、减碳和生态发展密切相关的碳排放权益作为一种可交易的产品,建立了一种统筹能源战略、节能降耗和生态发展的市场机制。其里程碑意义不亚于当年“深交所”的启动。

  按照规划,到2015年,广东将基本建立碳排放权在市场主体之间和地区之间合理配置的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省情、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新闻纵深

  “碳交易”:倒逼节能减排,带来新商机

  昨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不少业内专家表示,试点启动标志着高能耗企业“无偿碳排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根据规定,符合规模要求的有关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也被纳入配额指标管理。

  过度碳排放要偿付代价

  据了解,试点阶段,被纳入控排的企业范围是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工业行业中2011年—2014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者,具体名单由省有关主管部门研究确定。“十二五”期末,广东力争将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相关企业也纳入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范围。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上述行业的代表们纷纷表态支持省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同时承诺会以此为契机,努力改进生产技术和流程,主动探索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之路。一家计划扩大产能,需要认购配额的大型水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短期来看试点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开支,但长远来看,通过减排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一定可以弥补前期的投入,对整个环境保护也大有益处。”

  据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新上水泥项目通过实行与淘汰落后产能挂钩和试行碳排放交易的办法,实现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有机结合,在不增加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减量置换”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产能,促进水泥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减碳带来的新商机

  事实上,碳排放交易的试点不仅倒逼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而且碳排放权的资源化也给一些嗅觉灵敏的公司带来了新的商机。

  昨日,广东亚仿科技与华润水泥就在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推广“在线仿真节能减碳”示范项目。同时,亚仿科技还与中材亨达水泥达成“节能效率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EMC)”合作,在不改变原有工况条件下,使中材亨达在全范围生产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减碳。

  广东亚仿科技董事长、总裁游景玉透露,近年来,通过应用在线仿真技术,亚仿科技为客户节约能耗合计标准煤约35万吨,产生碳交易收益约5600万元,包括华润水泥、中材亨达水泥、广东塔牌、惠州平海发电厂等均受益于此。

  谈到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游景玉告诉记者,试点对于亚仿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公司将在试点工作中扩大在线仿真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值能力和提高利润。”

  被誉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的兴业银行也在启动仪式上和省发改委签约,拟在试点阶段(2013—2015年)为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综合授信额度合计100亿元,并利用自己的专业团队优势为企业提供推荐节能技改项目等中介服务。

  “预计100亿元的绿色信贷投放可以在未来3年实现节约标准煤超过150万吨,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相当于关闭7座100兆瓦的燃煤电厂。”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顾卫平说。

  探索推出森林碳汇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试点明确提出建立补偿机制,将森林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据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透露,广东今年已经正式启动森林碳汇工程,林业厅将与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合作推出林业碳汇交易。

  在张育文看来,广东是林业大省,属于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发展森林碳汇交易前景广阔。“通过森林碳汇,广东一年就可以减排8000万吨到1亿吨二氧化碳。”张育文表示,国外的经验证明,发展森林碳汇是完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像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非常成功。

  目前,我省山区丰富的碳汇资源在碳减排中无法使用。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推动山区发展的经济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省低碳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省林业厅认为,合理利用森林碳汇抵减排放交易,既可以满足企业减排的需求,又有利于调动山区发展碳汇林业的积极性。

  令人鼓舞的是,我省已经出台了《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2012—2015年)》,未来4年将投66.5亿元用于林业碳汇工程建设,新一轮绿化广东着重在森林质量上有大幅提升。

  “今年就要完成造林250万亩,直接投资超过10亿元。”省林业厅表示,广东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1500万亩碳汇工程林,其中封育管护500万亩,人工造林和改造提升1000万亩。既构建生态屏障,又增加森林碳汇。

  不过,张育文指出,森林碳汇交易有个过程,按照森林碳汇规则造林,一般要经过5年时间才能挂牌交易。“我们已经向国家林业部门申报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核证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争取年内出台。”

  据悉,下一步,省林业厅将积极开展研究,评估目前我省森林碳汇储量及抵减工业排放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向省发改委提出我省利用森林碳汇抵减在工业减排总量中的合理份额上限,争取10月完成。( 高国辉 世笑瑾 陈韩晖)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