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冯毅:理解核电安全 行业受国家严格监管

2012年09月12日 15:0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发展核电,造福人民,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如果做不好,不但造福不了人民,还祸害人民。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使得全球的核能发展都受到威胁。福岛核事故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核电发展决策,也给地方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何核电的安全如此重要?核电到底应安全到什么程度?安全有怎样的价值尺度?社会公众需要这方面科学的解答。

  对个人来说,生命是无价的;对企业来说,一个安全的核电站,才是一个经济的核电站;对于行业,一场核事故,将使中国的核能发展推迟几十年;在社会道德方面,确保核安全是政府、协会、企业的共同社会责任。所以,技术层面必须合理,管控必须合法,在社会伦理上必须合情、可靠、可信。

  在技术层面上,放射性的伤害比一般工业伤害更难以治疗,持续时间也更长。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涉及大量放射性物质的运动,万一处理不当,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和公众健康后果。

  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来看,小于100毫希,无影响;100250毫希,观察不到临床反应;250500毫希,可能引起血液变化,但无严重伤害;5001000毫希,血液发生变化,且有一定损伤,但无倦怠感;10002000毫希,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容易治愈;20004000毫希,明显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40005000毫希,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中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大于6000毫希,引起严重放射病,致死率较高。

  核事故一旦发生,其影响范围之广和持续时间之长以及造成的人财损失之大,远非其他事故所能比拟。常规的工业安全事故,影响的范围通常是几人、几十人,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几万元、几十万元,通常很少超过上亿元的,在持续时间方面,包括善后处理在内,也不会超过几个月的范围。而核事故影响的地域范围都以几公里、几十公里计,涉及上万人,甚至会跨越国界,造成国际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直到上百亿元,上千亿元。持续的时间也相当久远,遗患长达几十上百年。

  常规安全问题与核电厂内核安全问题密切相关,也不容忽视。一是其他的安全事故可以诱发核事故,核事故也常伴随有其他工业事故后果;二是核危险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用显而易见的指标予以衡量。其他安全,如工业安全、辐射防护,比较直观,标志了一个电厂的安全意识所能达到的水平,因而被借用来反映核电厂的核安全水准。

  世界各国的已有实践表明,只有在所有安全方面都具有较高素养的电站,才可能有良好的核安全素养,才可能有核安全的可靠保障。在社会心理层面,核电是一项高技术产业,不能要求公众对其完全理解;由于核的辐射危害看不见、摸不着,且持续时间长远,公众觉得神秘,再加上核爆的阴影,使得公众难以接受核技术应用。公众不能允许核电站出一点差错,而不管它有没有实际的核泄漏后果。因此,核电从业人员的任何不慎,都可能引发公众的质疑与抵触。

  核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核安全必须有优良的设备系统,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安装、制造、调试、维护检修。如果20年算一代人,在核电站延寿运行到60年的背景下,那就需要三代人的悉心努力,要把复杂的运营管理经验代代传承,就必须强调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高素质的运行人员是确保核安全的重要因素,技能、心智和团队文化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必须有适合核电厂建造运行的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能陷入简单技术主义的泥潭。

  核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战略原则是纵深防御、多道屏障。核安全管理四大支柱是:远离居民区的厂址选择;成熟可靠的机组设计,包括强健的安全壳设计;全面的质量保证要求与质量管理;独立核安全监管核安全许可证制度。基本的技术手段有五大手段:固有安全(本质安全)、成熟技术、故障安全设计、多重配置、防止共模故障(多样性、实体隔离)。

  核能经济的外部性使国家核安全监管成为法定义务。除核电行业外,在中国很难找到第二个如此严格国家监管的行业了。我国核电建设实践表明:严格国家核安全监管,加强核能行业自律,崇尚安全文化、培育专业团队、实施规范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重视经验反馈、共享国际良好实践,追求持续改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等,是夯实核安全基础、提高核电运行建设业绩的必由之路。

  实现安全依靠技术、管理、文化要素的持续投入和综合保障,而安全的本质终究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情感体验。一个不为公众所接受的事物、工程,就不能说是安全的。所以,在不断提升核电系统本质安全度的同时,核电行业应当真诚、谦卑地向广大公众敞开胸怀,开展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切实建立起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感。在此意义上看,没有信任就没有核安全,就没有核电美好的未来。(作者为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