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离太阳最近的康巴藏区,“亮”了

2012年09月20日 10:2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据新华社成都9月19日电(记者梁淋淋 党文伯)19日,随着启动按钮被按下,离成都1000多公里外的石渠县翁青龙乡牧民家中的电灯立即亮了。在人类发明电灯130多年之后,这里终于迎来电力的光明。

  “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总长1015公里,起点新都桥镇,穿越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德格等县,最终抵达四川海拔最高的县城石渠。

  离太阳最近的康巴,离光明最远

  石渠的藏语名为“香德尼玛扎溪卡”,意为“北方离太阳最近的雅砻江附近的部落”,又称“太阳部落”。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四川康巴藏区海拔最高、离成都最远的边远落后县,年平均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

  过去,石渠县的用电来源于雅砻江上两座“孤网”运行的水电站,由于当地每年零下摄氏25度以下天数达180天,河流结冰期长,整个冬季石渠都没电。在能通电的夏季,县城分区供电,对县城群众来说,一天停3-4次电是家常便饭。

  石渠县县委副书记刘泽说,过去“太阳部落”的夜晚是沉寂的。

  住在石渠扎溪卡草原的青美泽仁说,家中的电视、洗衣机几乎是摆设。“没电,啥子都耽搁了!”

  甘孜州总工会主席相洛介绍,甘孜藏区18个县,一半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一年70%的时间没电。到乡上和村上,更是一年四季几乎都没电。

  30多亿的投入,100年也收不回

  投资者估算,单看经济账,32.15亿元的投入,加上后期维护费用,“新甘石”的成本100年也收不回。

  “从经济效益上看,这是一条难以回收成本的线路,但从藏区的发展来看,它是一个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说。

  “就像当年修建川藏公路一样,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承载着藏区人民太多的希望和梦想。”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益西达瓦说,“通电,是藏区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

  在甘孜县,每天都盼望能通电的村民达瓦轻轻把哈达系在照明灯上,他添置了洗衣机、冰箱等电器。“盼了那么多年的电,这次真的要解决了,我打心眼里高兴。”他说。

  “高原长高了50米”

  57岁的炉霍村民央卓拉姆经常探头去看窗外的钢铁战士——一个个高约50米的输电铁塔。

  这个工程的施工难度史无前例,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前线总指挥长朱白桦说,“新甘石”沿线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600多米,低压、缺氧、高寒、辐射强,气候条件十分恶劣。

  为使藏族同胞早日用上电,超过13000人在高原上奋战,并提前一年竣工,同时实现了施工人员“零伤亡”和“零高原后遗症”。

  工程施工点大多远离公路,机械化运输难以展开,为了少修施工便道保护生态,在这条曾经的“茶马古道”上,人力、古老的高原马帮队一度成为运输塔材的主力。工程避开了贡嘎山等7个自然保护区,跨越6座雪山和一个方圆15公里的无人区。为保护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通过线路“绕弯道”、加高铁塔高度、架设索道等方式减少林木砍伐量,此外还采用切割培育草甸、铺垫草垫等方式,使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降到最小。

  从折多山到塔公草原再到扎溪卡草原,这条1015公里的送电线路上遍布整齐铁塔,正如一位诗人的感慨:“电亮了,康巴藏区,成长的川西高原,一夜间,又长高了五十米!”

【编辑:王珊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