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油购尼克森延期 海外并购要练好“内功”

2012年10月18日 09:2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与国家关系不清楚;内部设有党委”——在美国国会近日出具的对中兴、华为的第一份安全调查报告中,上述两点成为了美国中伤中国企业的“靶子”。

  而“国字头”的中国企业更是在海外收购中频遭所在地政府对其“国家背景”的质疑。如中海油2005年欲以180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时,就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后因遭美国朝野和商界的反对而失利。

  梳理一下这些质疑声,不外乎以下几点:怀疑并购行为受政治指令驱动而非商业因素考虑;或曰威胁到所在地的国家安全或国家利益;或称违背当地的市场化运作规则,利用“国家力量”的背后支撑进行不公平买卖……

  受此形势所迫,中国企业也在尝试各种途径试图消除资源所在地监管层或民众对其的偏见。路透社曾在一份报道中指出,中国油企正在改变海外油气项目的投资策略,更加注重当地社会的发展。

  最近的例子来自于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一案。中海油承诺称,有意在多伦多交易所挂牌交易收购后的尼克森的普通股。这将有利于加拿大投资者分享公司未来的成长收益,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海油收购的阻力。

  又如2009年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资源有限公司,当时兖煤也承诺,未来将由公司现有的澳大利亚全资子公司(兖煤澳洲)负责运营在澳的所属煤矿,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兖煤澳洲最迟于2012年底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据悉,今年6月28日,兖煤收购后的新公司已经顺利完成在澳大利亚的上市工作。

  在油气领域,中国企业过去较普遍的做法是从本国派遣员工而不是在当地招募人员建造石油管道和工厂。对此,中石油集团总裁周吉平在公开场合表示,公司正在转变业务运作方式,准备雇佣更多当地员工,更加重视当地民众对改善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并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会逐渐降低将新开采油气资源运回中国本土的比例,以降低当地的不满。

  除配合当地发展外,中国企业也越来越主动地利用各类中介的专业力量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为打消公众政治人物、监管层、民众等的疑虑做准备。此外,中国企业的并购经验也日益丰富,对并购对象的选择、时机的考虑也更为灵活审慎。

  不过,这些努力是否能彻底打消疑虑,为出海扫清障碍?在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看来,所谓“国家背景”无非只是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幌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受阻,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家利益。

  “即使较大规模的民企出去收购,西方国家也会有其他说辞进行阻挠。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从国家利益出发,要从战略上遏制中国的强劲发展势头。作为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只能以‘国家背景’作为一种借口。”他称。

  业内人士认为,解决上述困境,一方面需要继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降低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从而不会总给人以走出去“圈资源”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通过为资源拥有者提供销售渠道、配套服务等方式,间接获取资源的控制权。

  总言之,国企出海遇阻,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围力量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警惕和阻挠。不管世界如何瞬息万变,中国企业练好“内功”,总是不会错的。 □本报记者 汪珺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