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民企海外掘金机会不少 风险也不小

2012年11月05日 09:1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加拿大在展会上推介矿业合作项目。

  11月4日,2012(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开幕,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企业趁大会专程来中国推介矿产项目,而中国民营资本参与矿产勘查开发又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之一。

  面对这样的契机,民营企业机遇几何?面对困境又该怎样求解?

  ■ 民资频入矿业领域

  “这几年,受房地产业调整,民营资本进入矿业领域特别明显。”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干飞告诉记者。

  2009年,第一家专业投资矿产的私募基金成立,2010年风险勘探基金出现,信托基金也开始大量进入矿业,现在涉及的产品达200多种,融资规模将近800亿元。2011年底,81家民间资本投资上市公司涉及矿产项目。

  在“新36条”的框架下,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矿产勘查开发。

  未来,财政资金比重会降低。“这是国际规则,这就需要民营企业的参与。”干飞说,目前中国国家矿产财政资金占30%左右,有些矿种占40%左右。

  开幕式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也进一步释放出以市场为主导的信号。他表示,要加快制度供给,以“全面推进、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新机制为引领,着力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支柱平台,集聚各方资金、技术、人才,切实增强矿产勘查开发的内在动力。

  ■ 参与模式多种多样

  在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中,资源领域的投资一直是重要行业。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杨依杭介绍,自2002年以来中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4247.8亿美元,其中采矿业达到670亿美元,仅次于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在海外的项目参与中,还创造出一些新的模式,如购买产能开展境外资本并购、实施勘探和开发、承接工程、技术换资源等。从产业链运作程序看,有直接运作矿权模式,如中川集团在加拿大的项目;有运作资本模式,如科瑞集团投资了在伦敦AIM市场上市的澳洲矿业企业ZZL公司;有开发服务协议模式,如中矿资源勘探在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承包矿产资源勘察钻探工程项目等。

  机会不少,风险也不小。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海外开发部总经理童军虎今年6月刚去加拿大看了一个矿,“按照国内的眼光来看,肯定会觉得不错,但其实没法做”。交通运输是个大问题,原料、员工都要靠飞机进出,“成本太高,根本挣不到钱。”

  此外,政治风险、劳工制度、原住民态度……都是海外投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 市场机制期待完善

  国土资源部和天津市日前签署备忘录,共同推进天津国际矿业金融改革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天津矿业权交易所的市场化平台,建立以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矿业风险勘查体制机制,推动矿业风险勘查企业融资等。

  天津矿业权交易所总裁李纪表示,我国小型矿业公司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在找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们往往没有稳定业绩,甚至有的企业主要财产就是探矿权,融资便成了难题。“天津矿业权交易所将为那些没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据介绍,今年天津矿业权交易所已安排5家企业成为风险勘查试点机构,计划到明年底,这一数字将达30家。对于中国风险勘探市场前景,李纪表示乐观,但同时认为,在市场主体、资源管理方式、资产定价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

本报记者 尹晓宇文/图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