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3岁双胞胎扫马路也可以很温暖

2012年12月05日 09: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近日,西祠胡同论坛上一篇名为《我们帮奶奶扫落叶》的网帖引发众人关注,照片中两个穿着、打扮一样的小女孩,一个拿扫帚,一个拿簸箕,在一个年轻女子带领下,像模像样地清扫落叶。这对3岁的双胞胎姐妹,已经上了幼儿园,平时与妈妈、奶奶住在一起。50岁的奶奶在附近一间公厕做保洁员,小姐妹很懂事,经常帮奶奶做些事。(《扬子晚报》12月4日)

  这是一则让人温暖的消息。双胞胎小姐妹可爱、懂事,她们的妈妈也善良、孝顺,奶奶则尽职尽责。可以说,这是一个虽然生活不甚宽裕,却和谐温馨的外来务工人员之家。联想起此前媒体报道过的一些类似小女孩帮助奶奶扫马路等个案,不免感叹,其实,生活可以有很多样式,未必个个悲情。坚硬的城市土地之上,3岁双胞胎帮奶奶扫马路的故事,同样也可以让我们很温暖。

  时下的网络乃至传统媒体上,多有个体的悲情故事。特别是在涉及底层人物时,这种悲情往往会肆意流淌,淹没了很多人的善良心田。泪水哗哗流,莫名的愤怒也会在对这些故事的演绎中油然而生。

  我丝毫不否认这类悲情故事的真实性,值此城市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讨生活,不仅城市没能做好各项准备,敞开胸怀承接这些外来人员;即便是农民工自身,也缺乏足够的心理、教育乃至技能上的准备,只是随着浩浩荡荡的进城潮流,到处流浪。原本就生活于城市的一些底层市民,也在机缘巧合之下,被高速运转的城市甩了下来,成为一个个悲情故事的主角。

  在长时期、习惯性的思路引导之下,媒体也好,公众也罢,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认知,即大凡此类事件,无不是浸透了汗水和泪水的悲伤事件,其中多的是一个个走投无路的零余者。导致如此这般的原因,则无非是社会的错、公权力的失职等。然而,这样的认识并非事实的全部。

  一者,进城农民工自身的积极与否、勤奋与否,往往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其在城市能否存身立足。以3岁双胞胎一家人而言,他们的生活可能很辛苦和清苦,但他们还是以诚实、努力、尽职,把工作做到最好,并获得了周围人的认可。事实上,这里边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做法,更涉及人生的态度问题。与抱怨相比,笃实、进取的人生更能够赢得敬意。

  再者,城市化转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从制度设计上讲,我们固然希望让所有人都享有更多的福利、支付更少的成本,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很难完全按照精密设计来行事。一部分人被暂时甩下,往往难以避免。现在需要做的,是政府多一些责任意识,并尽可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相互帮衬,让掉队的人越来越少,直至大家共同奔向美好生活。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进城农民进一步增加,相信类似草根故事会越来越多。惟愿大家都葆有一颗平常心,正常看待这些故事,不要总是满溢着悲愤,并在抱怨、指责中释放自己胸中的戾气。还是应该相信自己、相信劳动,相信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有悲情,就有温暖,悲欣交集,方是常态。

胡印斌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