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石化攻克中国高含硫天然气开采难题

2013年01月23日 09:34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1月18日,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石化普光气田“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中国石化有史以来所获的最高国家科技奖项。

  普光气田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川气东送”工程的主供气源,西起四川普光东到上海,总长2170公里,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送属于同级别的工程项目,总投资近627亿元人民币。

  “相对于普通天然气开采项目,普光气田储量大、气藏深、含硫化氢高,开采难度之大,在国内尚属第一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项目带头人曹耀峰介绍说。

  该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实现了五大创新:建设成为年生产能力105亿立方米的气田,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百亿立方米的特大型高含硫气田;天然气从四川运抵两千多公里外的上海,创新了特大型高含硫气田腐蚀防护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年产百亿立方米高含硫湿气的直接运输;创新了高含硫天然气特大规模深度净化技术,自主设计建成世界第二大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自主创新了特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控制技术,建立了国内首座复杂山地油气田应急救援基地,研发了全气田四级关断连锁控制技术,确保生产安全;自主研制了三种高含硫气田关键管材,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

  这个项目最突出的一个难点在于开发使用安全性非常严峻。

  2003年,中国石化在四川东北地区发现了普光气田,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高含硫气田,探明储量4122亿立方米,仅仅凭借这一勘探成果,中国石化就获得了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倡导低碳经济的今天,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地位更加突出。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3.7%,而我国仅占4.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力发展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

  但是普光气田高浓度的硫化氢含量,可谓剧毒,不能不让中国石化所有的工作人员望而生畏。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超过0.05%就会威胁生命安全,而普光气田硫化氢平均含量达15%。硫化氢浓度达到1000ppm就会令人立即死亡,普光气田的硫化氢浓度高达150000ppm,是立即死亡数值的150倍,只要这种气体泄漏,闻到的人便等于被判了死刑。“可以说是‘秒杀’”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形象地说。

  必须让所有参建员工树立最高级别的安全理念。作为此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总指挥,曹耀峰在到达施工现场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做了一个最重要的决定,马上对参建员工进行百分之百的安全培训,尤其是有关硫化氢气体毒害的培训,逐一过关,才能获得上岗资格。为了确保安全,普光气田安全培训和器材投入就达到1.9亿元人民币。共设置硫化氢检测点1466个,可燃气检测点509个,实现了站场、管道、净化厂实施泄漏监测与报警,硫化氢浓度在2ppm即发出报警信号,泄漏监测准确率100%,这里也成为“世界上报警仪最密集的地方”。

  在曹耀峰看来,解决了安全生产难题,经济效益的高效是普光气田项目获得特等奖的第二个因素。从普光气田近两年的天然气产量来看,大概在7年之内就能收回所有投资,目前年回报率约15%。

  据悉,自气田投产四年来,产量持续上升,2012年,普光气田生产天然气100.8亿立方米,约占我国天然气年产量的1/12。为“川气东送”沿线六省二市70多个城市提供了优质清洁能源。

  “普光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的应用前景很广阔。”曹耀峰告诉记者,我国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储量已经超过1万亿立方米。因此普光气田项目形成的理论、技术和标准极大推动了我国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步伐,为“盘活”更多的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开辟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径。目前在国内,该项目的一些创新技术已经全面应用到中国石化大湾、元坝、兴隆等高含硫气田开发建设中。

  普光气田的开发成功,也使中国石化高含硫项目拓展到国外市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眼下还处于待开发状态,一旦大规模开采,必将优化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据曹耀峰透露,这些国家已经开始与中国石化进行接洽,希望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天然气资源。(孙喜保)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