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内超九成多晶硅企业停产 并购重组迫在眉睫

2013年01月28日 10:31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随着光伏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度业绩预告的陆续发布,整个光伏行业的经营困境暴露无遗。东方日升、向日葵亏损超亿元,超日太阳业绩大变脸,整个光伏产业链企业几乎无一幸免。而其上游多晶硅产业不仅产能严重过剩,更面临着技术、能耗等多重问题,行业并购重组迫在眉睫。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的6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4至5家在进行少量生产,90%以上的企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而且这一局面可能短期内很难改变。

  综合竞争能力低下

  我国是光伏电池制造大国,也是多晶硅材料生产大国。目前我国共有多晶硅生产企业60多家,如全部满负荷生产,年产能要达到38.5万吨,可以满足全球光伏企业对多晶硅的需要。即使以50%的产能计量年产也达18万~20万吨的多晶硅,与2012年国内总需求约10万吨相比,严重供大于求。

  在国内产能过剩的同时,国外多晶硅加剧低价倾销,加速了国内企业陷入困境。根据2012年前9个月的海关数据预测,去年全年进口量可能突破8.5万吨,同比增长32%。同时,由于进口多晶硅不断增加,国内多晶硅受进口低价抑制,产量再次下滑。2012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3.8万吨;预计全年产量为6万吨左右,同比下滑25%。

  我国多晶硅行业低效产能过剩,综合竞争力低下。目前,国内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为40美元~50美元/千克,国内规模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多在30美元~40美元/千克之间,而国外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在20美元/千克以下。国外进口价格在20美元/千克左右,大量低价多晶硅被倾销到国内市场,导致进口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5%增加至目前的60%以上。这些因素更加剧了国内多晶硅企业生存困难,导致九成以上企业处于停产状态,面临被迫退出市场可能。

  小产能企业面临破产

  我国从2006年起上马的1500吨以下小产能多晶硅企业约占半数以上。由于蜂拥而上饥不择食,造成在设备配置、引进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多无法改变的缺陷。

  在设备选型配置上,受当时制造技术的限制,2006年~2010年大部分小产能多晶硅生产企业采用9对、12对、18对棒还原炉,存在着炉型小、产能低、能耗特别高的问题,根本无法与现行36对棒还原炉相比,其中电耗上相差50%。生产流程中占据重要环节的氢化转换技术,现行冷氢化技术比原来的热氢化,电耗省30%左右,转化率高8%~10%。

  所以目前国内小产能多晶硅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投资成本高、建设成本高、综合能耗高、产能低、制成率低的“三高二低”生产特点。虽然生产工艺同样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但工艺技术未能得到优化,造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先天不足,很难再有立足之地。

  目前国内小产能多晶硅生产企业,多晶硅综合成本约50美元/千克,目前国际多晶硅市场价格已降到17美元/千克,与生产成本相比严重产销倒挂。

  小产能多晶硅企业面临企业规模较小,产能释放能力不强,成本难以下降的多重压力,在无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况下,已无继续生存发展之可能,甚至只能走清算重组、或破产的道路。

  行业并购重组将加快

  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晶硅行业问题,2012年12月19日,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等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

  今年1月7日,国家能源局在召开的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全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这些举措为光伏产业带来希望的曙光,行业并购也将加快推进,预计超过1/3甚至1/2的企业将会被兼并重组。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国家就已关注到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2010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本着坚决抑制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目的,印发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准入条件对多晶硅建设的规模以及回收利用和环保方面都作了具体的要求。规定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还规定了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的具体指标。还要求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

  2011年12月,工信部对首批20家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多晶硅入围企业进行公示,其他大部分3000吨以下企业未达到准入条件,进入被破产兼并的序列。

  2012年,多晶硅企业总产能超过38万吨,其中70%属于少数一线厂商。一线供应商即可满足所有的多晶硅需求。国内50多家二三线多晶硅厂商中大部分将在未来退出市场,或者等待并购重组。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