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安空气质量全国倒数 市民:像工地空气能好才怪

2013年06月20日 15:42 来源:西部网 参与互动(0)

  治污减霾还要做哪些事情?如何治理才能带来更多的蓝天绿地。昨天下午,西安环保局举行社会各界人士治污减霾策略探讨圆桌会,专家、市民、政府部门、企业代表等各方人士面对面进行交流,为古城治污减霾提建议和意见。

  专家:雾霾天可能在今年冬季重新出现

  环保部门通报指出,今年,西安市出现持续的雾霾天气造成1季度只有5个良好天气,4月后, PM2.5下降良好天气增多, 4月有11天, 5月16天,6月份截至18日有15天,总共“蓝天”数量为47天。好天气的增多是不是说明雾霾天一去不返了?对此,作为专家首位发言的原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司全印对西安雾霾天形成做出解读和建议。

  “目前,雾霾天的减少主要是天气因素所致,一进入冬季或冬春季,气象天气将会造成雾霾天反复并重新出现,因此治污减霾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今年冬季做好提前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司全印说,目前,西安机动车辆已达到170万辆,机动车的增加是PM2.5超细粒子最主要的来源。虽然控制汽车总量是西安市治污减霾的举措之一,但是没有列出时间表。因为它和经济直接冲突,和经济发展直接冲突,所以政府很难下这个决心。“要经济还是要健康?还是经济和健康都要的均衡?需要政府做出决择,尽快将汽车总量的控制和落后汽车的淘汰列入到日程中,否则的话,陈陈相因,又会周而复始。”

  雾霾天夏天改善,冬季加剧这种现象给我们一个提示,在原煤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八水润长安”构想潜藏着雾霾天加剧的风险。因此,建议政府未雨绸缪,思考好这件事情,提前研究好。

  市民:让每一个建筑都有“绿色屋顶”

  “市政建设、地铁建设、房地产建设,目前的西安市就像一个大工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盖上了楼房,城市中已经很难找到一块空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环境空气质量能不污染吗?”来自原陕西建筑设计院的市民代表李建平说,工地、汽车、污水全都在制造着污染,因此,造成目前西安空气质量在全国列倒数位置。

  他建议,西安市应该在城市建设中把规划和建设进行完整的协调。建议大力推广大绿色建筑,把建筑的屋顶和墙体改造成绿色,同时各个单位充分挖掘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西安一场雨的水量相当于64个兴庆湖,西安下一场雨空气就好一些。”李建平说,“老天在治,如果老天不再治,我们就仍要呼吸污染的空气了,所以要有治污的紧迫感,从而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绿地蓝天。”

  与他有着同样感受的市民代表宋东华在会上大声呼吁“救救秦岭中的森林树木”。他说,秦岭在改善西安生态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旅游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建设带来严重的砍伐树木和毁坏山体后果,秦岭中的森林树木每天都遭受到厄运,保护秦岭绿色非常危急,希望各界予以关注。

  西安治污减霾存在四大难题

  虽然随着今年治污减霾工作的深入开展,但在燃煤、机动车、扬尘三大污染源污染治理中仍存在较多突出问题。昨天,西安市治污减霾办在向社会各界代表通报当前全市治污情况时指出,当前面临着四大难题:

  一是,扬尘污染防治还存在不规范,措施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老旧车辆淘汰进展缓慢、国Ⅳ油品配套升级进展缓慢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

  三是,燃煤污染存在能源结构不合理。

  四是,水污染治理方面存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还未开工建设,截污管网进度缓慢等问题。西安制定出治污减霾中长远措施

  面对当前治污减霾的严峻形势,昨天,西安市治污减霾办表示,西安市政府已经制定出近期、中期和长期治污减霾的重点措施。

  近期重点措施: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国Ⅳ油品配套升级。燃煤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新增燃煤设施,10月底前确保拆除450台20蒸吨以下和33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

  中长期重点措施:改善能源结构,限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大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新增总量,提高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过快增长等。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