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近垃圾场工人:没了垃圾填埋场他们该何去何从

2013年07月02日 15:0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迎着朝霞,垃圾场的工人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散养在垃圾场里的走地鸡

山坡下,繁华的都市离他们那么近,却也那么远

伴随着垃圾成长的孩子们

    图/文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发自东莞)

    2013年6月一个普通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湖南永州人老冯就来到了高岗上的垃圾场,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老冯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弹簧刀,提起一大袋垃圾,一刀划下去,大堆绿色的泥巴在身边散落——除了袋子,其它都没用。老冯说,这些纤维袋现在6毛钱一斤,捡一天,他能分五六十块钱。说话间,老冯已清理出了一大堆袋子,足有百来斤。

    在东莞这座常住人口近800万的东部沿海城市里,生活着一群像老冯一样特殊的垃圾场工人。与普通拾荒者不同,他们长期驻守垃圾场,通过给垃圾场主挑选能卖钱的垃圾获取提成。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夜以继日地不断翻找着可以售卖的瓶瓶罐罐,不嫌脏、不怕累,以一种卑微的方式,养家糊口,撑起小家的一片天空。

    在垃圾抵达垃圾场前,拾荒者与环卫工人们都已淘过几次,所以能捡到的多是不太值钱的废品,垃圾场的工人们最喜欢的是电线,剥出来是铜,价钱高,但量少。

    “垃圾场,就是个百宝场,什么都有,不用买。”来自河南的老刘,从不同角度向记者展示着身上齐膝的大短裤和一双黑色雨靴,都是捡来的。他说,几乎所有工人的衣物都是从垃圾堆捡来的,只有过年回家前,会去买一套新衣服,干干净净,“人五人六”地回去,“回家都是荣归,不能被人瞧不起”。

    来自重庆的小陈见记者拍照,老远就跑了过来:“拍个啥子呦,前几天就有人来照过了,网上到处是(照片),我们以后咋出去见人啊,不要照脸,照垃圾。”走访过程中,大部分工人都不愿面对记者的镜头,尽管他们清楚地知道,依靠自己双手诚实劳动,并不丢脸。

    但他们最担心的还是垃圾填埋场的没落,。“以前一天能赚100多元,现在行情不好了。”老冯感叹经济的不景气让垃圾数量也跟着减少了。

    同样令他们担忧的是,按照东莞的计划,去年应该对80%的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主要方式是生物发电,所以这几年在媒体上,传统的垃圾简易填埋场都被称为“城市的毒瘤”。

    老冯赖以生存的这个垃圾场的老板黄先生,去年包下这个场子,投入上百万元,第一年就亏了。黄先生说,垃圾里有用的东西越来越少,废品的价钱又越来越低,很难赚钱,也看不到起色,这里的许多工人都换过几个场子。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些填埋场都会被逐步关闭。

    这些在垃圾场干了许多年的工人,对未来也充满了担忧。他们一没知识,二没技术,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干净的街区。尽管,这里有属于他们的梦想。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