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十大“火炉”昨均超41℃ 多地放带薪高温假(图)(2)

2013年08月07日 09:5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 分析

  副热带高压造“火炉”8月中旬高温或缓解

  数据显示,5日14时,35℃以上的高温天气覆盖面积约104万平方公里,接近4日(57万平方公里)的两倍,是3日(13万平方公里)的8倍。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造成高温范围扩大强度增强的原因主要是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北抬。另外,副热带高压中心的强度加强了,这也是造成37℃以上高温区域扩大的原因。

  他表示,未来两天,高温仍然强劲,范围上,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东部垂直向南直至华南的整片区域都被高温所垄断;强度上,37℃以上的高温范围明显扩大到黄淮南部、江汉、江淮、江南等地,超过40℃的区域也较前日明显增加。

  孙军预计,到下周,高温的范围才会有所减小,强度会有所减弱,届时,37℃至40℃的高温范围会缩小,但35℃以上的高温还会出现。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认为,8月中旬南方地区基本上不会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在中旬前期有一次降雨过程,对缓和高温比较有利,但不排除个别地区仍出现高温天气。 新京报记者 邓琦

  ■ 应对

  浙江多地放带薪高温假

  7月以来,杭州持续出现罕见高温热浪天气,一轮短暂降雨后,天气再次回归晴热高温模式。

  极端高温条件下,部分企业推出的“带薪高温假”立刻引发各界关注。记者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了解到,从7月26日到8月4日,该公司近千名员工集体放“高温假”,这期间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而工资、高温补助等照常发放。

  “趁这10天假期,回家避了避暑,享受一下清凉,照顾一下放暑假的孩子。”5日,刚刚结束休假的企业员工陈述文告诉记者,“公司的这项举措非常人性化,回来干劲更足了。”

  “除了新能源开发、保安等一些岗位不能离人以外,其他员工基本都放假了。”西子集团董事长章国经告诉记者,“‘带薪高温假’已经实施了五六年了,我们将假期安排列入年度生产计划中,有计划地推行高温假,并不影响生产。”

  此外,宁波、湖州等多个城市部分企业也相继推行了“带薪高温假”,在网上引发不少网友羡慕。

  “公司给员工放‘带薪高温假’,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减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章国经说,“而员工假期回来心情好,工作积极性也更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双赢。” 据新华社电

  十大“火炉” (均为昨日气温)

  浙江 新昌 43℃

  安徽 广德 42.6℃

  浙江 余姚 42.2℃

  浙江 安吉 42.1℃

  浙江 嵊州 41.9℃

  浙江 奉化 41.9℃

  江苏 苏州 41.6℃

  安徽 宣城 41.5℃

  浙江 缙云 41.5℃

  浙江 富阳 41.5℃

  ■ 各地情况

  北京 过了中旬天才变凉

  北京这几天正经历“全民桑拿”,十分闷热。

  今天立秋,遗憾的是,立秋并没有立即带来凉爽的天气。

  专家提醒,伏天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大家要做好准备迎接“秋老虎”,预计6-8日,新一轮高温天气将光顾京城,预计最高气温将达到35℃左右。可能到8月中旬,北京的气温才会明显下降。

  上海 徐家汇追平百年最高温

  “一大早就30℃多了,在户外走感觉在热蒸汽上烤着一样。”昨天,在上海出差的蒋女士被热浪吓到,“风都是烫的。”

  昨天,上海的高温连续剧仍在上演,14时,上海宝山气象站高温39.9℃,而徐家汇气温也冲到40.6℃,追平今年7月26日40.6℃的百年最高气温。

  杭州 连续5天破40℃高温

  昨天14时12分,杭州气温为41℃,创下1951年以来当地气温最高纪录。此前的最高纪录出现在7月24日为40.4℃。7月以来,杭州已有7天被40℃以上高温笼罩,其中7月24日至28日连续5天出现40℃以上高温,为历史首次。

  据统计,7月以来,浙江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已达24至26天,局部超过27天。

  重庆 蚊子也中暑数量减一半

  重庆市疾控中心日前表示,受高温天气影响,今年夏天蚊虫也较去年减少了一半。

  气象资料统计显示,6月1日至8月5日,重庆最高气温平均值达34℃,高温天数达30天,极端高温天数达3天。

  专家解释道,蚊虫对水温特别敏感,当水温超过35℃,蚊子卵、幼虫、蛹在水里就会停止发育,甚至大量死亡。 (记者邓琦)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