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求解密松困局 伊江水电项目真相探访(3)

2013年09月02日 09: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解困密松:钥匙掌握在谁的手里

  人们注意到,吴登盛宣布搁置密松项目的消息后,确实在西方国家引起较大反响。

  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纽兰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欢迎缅甸总统在其声明中所表示的对缅甸民意的关注。”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并宣布两年内向缅甸提供1.7亿美元的发展援助;2012年1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访问缅甸,表示将为缅提供超过1亿美元的援助贷款;2013年1月和5月,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及首相安倍晋三先后访问缅甸,宣布免除缅甸债务、提供经济援助,并带来一批寻求投资机会的日本企业……

  “缅甸改革开放,让西方国家进来,这对缅甸是好事,对中国也是好事。中国企业不惧怕与西方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商务参赞金洪根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但与西方同台竞争,中国企业须改变‘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观念。我们的文化提倡‘做好事不留名’,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势力利用媒体诋毁我们时,我们决不能失语。这是密松项目留给我们的教训。”

  金洪根说,中国在缅甸是实实在在的援助和投资,西方国家却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在缅甸承诺的多、兑现的少。据了解,美国总统首访缅甸承诺援助1.7亿美元,随后国务卿到访时变成了120万美元,而且至今也没有到位;日本对缅甸承诺巨额优惠贷款虽利率很低,但加上须采购日本公司产品的附带条件,并要求最终用美元结算,这样实际利率比商贷还高。

  尤让缅甸民众担心的是日本领导人麻生太郎和安倍晋三在访缅期间专门参拜二战时期阵亡日军的坟墓。

  据了解,在密松项目搁置近两年的今天,缅甸外来投资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大幅度下降。这让越来越多的缅甸人开始对西方国家日渐失望,缅甸国内重启密松项目的声音再度响起。

  “我们一直在为密松项目重启而祈祷!”这是记者在密支那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无论是笃信基督教的克钦族知名人士早干和崩咏,还是佛教寺庙主持诺德辛达以及作为佛教徒的医院院长布布汉、中学校长吴敏觉,他们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表达同一个愿望:希望中电投不要离开,他们为密松重启而祈祷。

  缅甸各方政治势力似乎也在为密松重启创造某种氛围。2013年6月24日,吴登盛在内比都会见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时重申“中国是缅甸的好邻居、好朋友”,并强调“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愿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确保双方合作项目顺利开展。”缅甸最大反对党民盟发言人吴年温也表示:“西方国家努力想要和我们发展经济方面的联系,我们很欢迎他们,但是中缅关系会一直很稳固,不会被任何人影响。”

  “不管未来哪个政治派别执政,密松项目都必定会恢复重启。”这是著名能源问题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的判断。他说,“伊江水电晚开发一天,不仅是缅甸的巨大损失,也是全人类的重大损失。”

  据分析,首先,缅甸严重缺电,发展经济需要电;其次,缅甸水电资源极为丰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平均在70%以上———欧洲平均72%、美国80%、日本达到90%,而缅甸水电开发程度仅仅为2.45%,发展水电是缅甸必然选择;其三,随着全球能源和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清洁可再生水电资源已成为共识。世界银行明确表示支持水电发展,世行负责可持续发展的副行长R achel K yte特别强调:“大型水电站是解决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发展问题的途径之一。”

  那么,即使密松项目重新启动,难道一定还会花落中国公司吗?

  面对记者疑问,业内专家给出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不只是因为中国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消纳伊江上游丰富水电的市场。”张博庭说“凡是接触过电力投资的人都知道,在世界任何地方,电力投资的最重要保证是要拿到有市场保障的售电合同。这也是当年缅甸政府主动找到中电投帮助其开发伊江水电项目的缘由。”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尽管遭受搁置密松带来的较大损失,但中电投仍未放弃。

  站在伊江左岸中电投项目管理部的大门外,眼前是滔滔奔流的伊洛瓦底江,旁边一条写着“密松壹号”的快艇静静地躺在草地上“这是一条施工用快艇,闲置在这里已近两年。”项目管理部主任程中华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中电投一直坚守在工地上,承担起本该由缅甸政府负责的密松库区移民生活安置工作;同时,还积极加强与缅甸社会各界的宣传和沟通,为密松重启作着不懈的努力。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