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利用25%水泥产能就可处理我国六成垃圾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13日 09:5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武汉陈家冲生活垃圾预处理厂,经过处理的无机土喷出来将用作水泥原料。

  谢庆裕 摄

武汉陈家冲预处理厂内,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监控垃圾处理情况。

  谢庆裕 摄

  与武汉新洲区陈家冲垃圾填埋场一条马路之隔,两座新建的圆柱型高塔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刚刚投产的垃圾生态预处理工厂。从本月起,当地的部分垃圾不再需要填埋。

  生活垃圾经过该工厂的预处理后,再运往附近的水泥窑作为替代燃料以及部分原料作协同处置,每年将有35万吨的生活垃圾“凭空消失”,而且排放水平与正常的生产水泥无异。

  4个月前,上述类型的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也在珠海签约。预计在2014年4月底可投产试运行,处置规模达1000吨/日,相当于较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处理能力。

  据建设上述处理厂的华新水泥测算,利用全国水泥产能当中仅6亿吨的装置,即可处置全国一半的垃圾;如每年用水泥行业总产能的25%,就可以处理全国年产生60%的垃圾1亿吨。

  在发达国家,已有约2/3的水泥厂使用生活垃圾、污泥预处理后形成的替代燃料,但我国年替代量不足5万吨标煤,行业总体的燃料替代率不足1%。

  庞大的市场潜力,加上垃圾围城下的紧迫处理需求,令相关企业在上海、广东、湖南、河南、重庆及湖北等地陆续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布局。到2017年,仅华新水泥就拟在珠三角投资建设5到10个生活垃圾预处理工厂,处置能力达到200万到300万吨/年,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总量可达到2000万吨/年,占全国1/10的生活垃圾。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发自武汉

  1

  垃圾围城下的环保新出路

  “生活垃圾处理靠风刮,污泥处置靠蒸发。”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一次环保会议上曾如此形容生活垃圾污泥处置的严峻现实。

  而记者在武汉郊区陈家冲的生活垃圾处理厂看到,中间有两个又高又大的圆柱高塔,两边则是绿色的厂房。不时有运输车将垃圾倒入卸料大厅,却闻不到恶臭,也不见污水排出,这得益于两侧的除臭楼和污水处理厂。

  在这里,垃圾经过15到18天的生物及机械干化、破碎、分类,分为金属部分、可燃部分、无机部分。

  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介绍,这家预处理工厂处理过的垃圾,除了金属直接回收外,可燃部分变成水泥窑的可用燃原料,以无机渣土为主要成分的则变成水泥生产可用原料或者复垦用土。工厂每年可处理生活垃圾35万吨,节约原煤4万吨。

  在紧迫的垃圾处理形势下,上述处理方式无疑提供了另一种环保的出路。

  据官方数据,2013年我国城市垃圾总量已达1.8亿吨,城市垃圾约占全国垃圾总量的30%。按照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欧盟水平时,城市人均日产垃圾1.5公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均垃圾产生量将呈现从过去每人每天0.5公斤向每人每天1.5公斤发展。

  填埋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但填埋方式占用大量土地,很多大城市已经无地可埋,面临垃圾围城;还会破坏周边环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截至2011年11月,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积量已经达到80亿吨,同时累计侵占土地面积约5亿多平方米。目前,中国约2/3的城市已经面临垃圾围城局面。

  上世纪末,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垃圾焚烧发电。但垃圾发电成本较高,而且据专家估算,如果垃圾没有在820℃以上停留3秒以上,产生的二口恶英将很难达标。

  “水泥窑的优势在于窑里面的温度非常高,垃圾在超过1000℃以上的环境中停留超过8秒,废渣和飞灰都可以和水泥形成的熟料结合,是一个彻底、环保的处理方式。”华新水泥的合作方,豪瑞集团亚太区总裁陶可瑞说。

  据悉,目前垃圾焚烧我国的二口恶英排放标准为1ngTEQ/立方米;国内大部分新建焚烧厂采用的欧盟标准为0.1ngTEQ/立方米;而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二口恶英排放与普通的水泥窑排放水平无异,约为0.01ngTEQ/立方米,是最严欧盟标准的1/10。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