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明日视察福岛核电站 掩盖真相办奥运经济恐难重振

2013年09月18日 13:1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9月7号申奥中的一段演讲中信誓旦旦地说:"我在此保证,'福岛事件'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控制。这一事件对东京的不良影响,至今没有发生,今后也不会有。"

  然而,事实似乎给了安倍一记响亮的耳光。福岛核电站地下蓄水池里的1万5千吨放射性污水,正源源不断的排入大海。安倍将于明天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察看污水排放进展。

  据日本媒体透露,安倍将考察核污水泄漏的实际情况,确认相关措施的进展状况,同时给在第一线工作的核电站工作人员打气。

  促使安倍视察福岛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来自日本国内和国外,就国内因素来说反对党、民主党等要求政府提前召开国会,并将在国会上追究核污水泄漏事件中政府的责任,就国外因素来说在申奥过程中国际舆论对核污水泄漏的高度关注也让日本政府感到不安。

  此外,韩国已经全面禁止从包括福岛在内的日本八个督道府县进口水产品,日本政府担心其他国家可能会效仿韩国的做法,这将给日本渔业带来更大的打击。

  对于安倍的申奥谎言,日本民众是怎么议论的呢?

  记者与日本友人交谈的时候,问及他们是否相信安倍在奥委会上做出的承诺,他们都不加思索的回答根本就不相信,日本每日新闻进行了一项民调也印证了这一点,每日新闻本月14、15日进行的全国民调显示,高达66%的受访民众不认可安倍在奥委会上有关核污水已经得到控制的言论。

  此外,日本媒体近期进行的民调显示东京申奥成功后,安倍内阁支持率较此前有所上升,但是根据记者的观察,日本民众主要是从经济政策上支持安倍内阁,这并不等于支持安倍有关核污水得到控制的表态。

  截至目前,福岛周边海域仍然被禁止进行捕鱼作业,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仍然在每秒不停的向外排出。而福岛核电站周边禁区内的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了变化,不仅发生了大量的鼠患,其他一些动物也出现了一些变异的倾向。

  许多人将东京申奥成功称为安倍经济学的第四支箭,是日本经济复苏的起爆剂,但是也有媒体担忧申奥只是惠及了东京,对地方经济的并没有太大的带动。(新华社驻日本记者郭一娜)

  安倍是自2012年12月之后,第二次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此行是否有平息外界质疑的目的呢?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分析。

  刘江永:安倍视察福岛核电站,我认为这是他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为福岛核电站对日本局部地区的核污染相当严重,安倍他在国际社会曾经表示过,奥运会在东京进行不会受到影响,日本能够控制福岛核事故以后的问题。

  但是他这个话刚说完,媒体和在野党马上就提出了质疑,认为是不可能,还有一些实际上是为了申办东京奥运,日本媒体质疑有些这里面的事瞒报,有些措施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有效的。如何未来应对世纪的挑战,政府也好、民间也好包括媒体也好,能够认认真真的来重视这个问题,不只是为了应付一下国际舆论的压力或者是只是为了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而是要考虑这是关系到日本千家万户子孙后代的切切实实的安全保障问题。

  安倍就任首相以来,高举"重振日本经济"的大旗。他的信心并非没有依据。日本在1964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日本经济出现了十数年的快速增长,并一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强国。那么,安倍能否抓住这次机会,让日本经济摆脱困境,甚至重塑辉煌?日本问题专家高洪表示,打奥运经济牌不一定会有成效。

  高洪:申奥成功毕竟是一种成功,会给国民给整个日本各界带来一些鼓舞,形势上的变化对经济向好有一些推动作用,当然任何事情也都需要一分为二,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这次机会,不能很好的和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而且想推动强势外交去实现自己大国志向,那恐怕就会遭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安倍一边儿掩盖核污染的真相,高调办奥运,一边儿又在紧锣密鼓开会,加紧修宪步伐。就在昨天,安倍组织相关专家召开"安保法制恳谈会",讨论行使日本集体自卫权和修改相关宪法的解释。

  有媒体评论认为,安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让日本本该通过奥运赢得口碑、改善与各国关系的机会,蒙上一层阴影;更有分析说,日本应该更具包容心。

  日本问题专家高洪表示,日本能否改善与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还有待观察。

  高洪:通过体育交流、文化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沟通,改善自己的周边外交环境,这才是他的正确选择,希望两国关系改善的日本友好人士,他们也担心日本政治家会不会因此骄傲自满,会不会因此觉得自己更加有政治资本,然后继续推行强硬的外交手段,而不是很谦虚的和周边国家坐下来坦诚的交换意见、化解矛盾,我觉得这些担心也不无道理。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