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官员谈减排:希望世界真实理解中国发展阶段(2)

2013年10月28日 15:1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瞭望》:具体问题主要有哪些?

  解振华:首先是新协议要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并在各谈判要素中加以体现。

  其次是减排模式问题,《京都议定书》是“自上而下”模式,也就是先确定减排总量,然后分配给各个发达国家。这一方式的缺陷是即使分配了减排量,一些国家也拒绝实行。

  另一种方法是“自下而上”,即各国根据自己的历史责任和能力提出目标,做出承诺,但是又会产生各国承诺的减排量偏低。完不成全球的减排目标的问题。因此,有的国家提出“自下而上+评审”的方式,但是对这一方式也有不同意见,提出涉及到国家的主权问题,实践中难以落实。

  我们的立场是开放的,只要符合公约的基本原则,我们都愿意开展深入的讨论,直至取得共识。

  第三,法律约束力的问题。新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各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尚无定论。我们主张先内容、再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新协议各国都要严格遵守,不能有例外。

  第四,核查的问题。就是各国承诺采取的减缓和适应措施要增加透明度。如何接受检查?我们主张,各国措施要有透明度,但也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统计监测核查的能力。

  第五,发展中国家主张的损失损害赔偿问题,等等。

  谈判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各国关注点也不同,发达国家关注减排问题,发展中国家则希望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损失损害等一揽子问题共同解决,最后应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方案。华沙会议至少应当确定谈判题目、时间表、路线图。

  “所有议题我们都有自己的方案”

  《瞭望》:目前,作为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如何应对当下的谈判压力?

  解振华:中国坚持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姿态参与谈判,所有议题我们都有自己的方案。我们会前已经同发展中国家协调了立场,也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力图增加各方共同点,减少分歧,相互理解,遵守多边规则,共同推动多边进程。

  《瞭望》:在这样的博弈中,中国有没有妥协?

  解振华:当然有妥协。比如,核查问题,中国就采取了灵活姿态,促成会议取得成果。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违背公约的规定,要求发展中国家行动要接受国际核查,发展中国家反之,谈判面临失败的边缘。是中国和基础四国采取灵活的立场,达成了发达国家接受国际核查,发展中国家接受“磋商与分析”,且“磋商与分析”是尊重国家主权、非侵入性、非惩罚性、鼓励性的协议。同时,我们接受“磋商与分析”,前提是发达国家提供快速启动资金,2010年到2012年每年100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

  《瞭望》:那么,中国在气候谈判中赢得了什么?

  解振华:中国增加了话语权,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要站在这个高度考虑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零和”的结果,追求的结果是既不损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整体长远利益,又符合各国的发展权益,是合作共赢的结果。具体讲,是各国都不满意,但是都能接受的结果。这就是多边谈判的最好结果。

  《瞭望》:中国目前的谈判形势如何?在这次谈判前都有哪些沟通和交流?

  解振华:中国要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比如资金是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中国一定要尽力为“穷哥们”争取。另外,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大系统,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只有这个系统各个环节都运行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已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国内低碳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减少由于发展产生的排放。做好国内的事,在国际上才有发言权。

  如今,中国和各国都有畅通的沟通渠道。中国和美国建立了畅通的气候变化政策对话的渠道,还建立了双边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将节能提高能效、载重汽车、智能电网、CCUS、能力建设等作为优先领域开展合作。中国和欧洲在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节能、碳交易市场化、立法等方面也有合作。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也有相关合作机制,多边政策沟通交流也很畅通。南南合作方面,中国已经开办了多期培训班,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培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碳产品的技术支持。

  我们与基础四国有一年4次沟通交流机制,与立场相近国家、77国集团及国际组织均有协调机制,不断加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团结。

  总之,对于气候谈判,中国愿意所有国家携手努力,采取务实行动,共同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顺势而为,顺势有为。

  《瞭望》:在谈判之前,您是否需要向其他国家澄清它们对中国的误解?

  解振华:我们希望一些国家能够客观认识中国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人均GDP都已经到了3万到5万美元,有的发展中国家也已经达到或超过人均1万美元。而中国人均GDP仅仅是6000多美元,还有近1亿人口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多重挑战,我们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任务很艰巨,中国有13亿人口,由于发展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相应的增加,中国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们不会无约束地排放,而是大力实行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消费模式,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在价值取向、政策措施上完全是一致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自加压力,已经在积极行动。(记者 温泉 李绍飞)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