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鄂尔多斯蝶变:从风沙源头到绿色屏障(2)

2013年11月07日 09: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

  全社会参与托起绿色梦想

  鄂尔多斯坚持以国家和地方投入为导向,以生态工程为抓手,以社会参与为重点,大规模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国家项目、地方工程、企业和个人参与的多轮驱动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

  2000年以来,当地先后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等一批生态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920万亩、飞播造林805万亩、封育442万亩,草牧场围栏3660万亩,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2000多万亩,建成淤地坝1628座。

  近几年,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加大国土绿化力度,启动实施了“六区”(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新农村新牧区)绿化、“四个百万亩”(百万亩油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碳汇造林和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圈等地方林业重点工程。今年以来,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到目前,全市完成高标准造林503万亩,建成生态碳汇林9 .2万亩,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自治区级“生态园林城市”。

  2013年春季,鄂尔多斯为期一个月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在城镇周围、公路两侧、山坡上下,数万名干部职工迎着寒风、顶着沙尘挖树坑、拌粪土、栽

  树苗,劳动场面热火朝天。该市把此次义务植树活动作为转变作风、振奋精神的有利契机,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各部门干部职工全部自备工具,自行前往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期间一律不搞集体用餐。植树过程中,除特别坚硬的地区外,一律不动用机械,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树坑开挖、树苗种植和浇水等工作。要求每名干部职工参与义务植树不少于7天,并按干部职工人数把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市和旗区均成立了督查组,对义务植树进展情况和干部职工出勤率实地督查。城市核心区绿化工作单独列入市委、政府对旗区和市直部门实绩考核。义务林地划片由各单位一包到底,单位安排人员轮流管护,确保每块林地、每棵树有人看护。各级干部职工的务实工作作风充分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热情。据统计,这次参加义务植树的干部群众达47万人,完成植树600余万株“十一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参加义务植树公民累计达722.7万人次,完成植树8101万株。全民义务植树逐渐成为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正是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不断点燃着鄂尔多斯绿色希望。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鼓励多种所有制参与生态建设,大力推行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运行模式,支持民营企业、造林大户参与生态治理,全市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总造林面积的90%以上。

  近年来,鄂尔多斯实施了集体林木划拨到户、小流域治理拍卖到户等生产责任制,实行两权分离、分户治理经营,相继出台了“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以个体为主”“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流转”等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政策,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生态治理和开发聚集,掀起了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潮,形成了人人共筑北疆绿色屏障的庞大合力。

  在与恶劣生态环境的博弈中,鄂尔多斯涌现出无数造林模范和先进群体,创造出了许多生态传奇。从“乌审召精神”,到“穿沙精神”;从鄂尔多斯集团治理“恩格贝”,到东达·蒙古王集团建设万亩沙柳基地、伊泰集团建设万亩甘草园、亿利集团建设库布其沙漠万亩锁边林带和杭锦旗穿沙公路护林网;从乌日更达来,到治沙女杰王果香、全国劳模殷玉珍,一个个企业倾情投入,一代代治沙人不断涌现,接力谱写绿色新篇章。目前,全市承包造林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大户超过2500户,治理沙漠200多万亩。鄂尔多斯多元投资生态建设新格局初步形成,生态建设呈现出治理主体由国家、集体为主向社会各界多元转变,由简单行政命令为主向政策激励转变的重大变化。

  有关领导2007年在鄂尔多斯考察时说,鄂尔多斯地区“整个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位国家两院院士称鄂尔多斯是“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典型范例。”

  转变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

  “贫瘠荒凉”变“绿色银行”

  在进行规模宏大的治沙会战和寻找治沙新途径的过程中,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认识到,沙生植物不仅可以防沙治沙,还能通过加工转化成产品带来经济效益,激发企业和个人防沙治沙积极性。鄂尔多斯确立了“五化”(林板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林饲一体化、林能一体化、林景一体化)、“三品”(饮品、药品、化妆品)的总体思路,积极构筑沙漠化治理与林沙产业发展相互促进新格局。正是这种“反弹琵琶、逆向拉动”的思路带动,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生态治理保护的大军中。

  鄂尔多斯号称灌木王国,依托境内丰富的沙柳、柠条、杨柴等灌木资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林产品的加工利用,建起第一家人造板加工厂。经过多年探索发展,鄂尔多斯市林沙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人造板、造纸、生物质发电、饲料、饮食品、药品、保健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林沙产业体系。建成毛乌素生物质电厂、高原杏仁露、天骄资源、水域山等规模以上林沙产业企业2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3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林沙企业11家。人造板年生产规模15万立方米,饲料年生产规模2万吨,酱油、醋、杏仁露、沙棘饮料年生产规模15万吨,沙棘黄酮软胶囊年生产规模3000万粒,生物质发电年4.8亿度。

  “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企业对协会、协会联农户”的运行机制把企业和农牧民紧紧绑在了一起。杭锦旗源丰生物质电厂与农牧民合作造林,由农牧民出土地,企业出种植费和管护费,平茬后企业收购原料,企业和农户按4:6利润分成,农民拿大头。内蒙古高原杏仁露公司与当地村社和农户签订山杏种植、管护、收购合同,对农牧民种植的山杏原料林无偿给予抚育管理,无偿提供采摘机械,每年杏核收购季节予以保护价收购,直接带动17000多户农民受益,户年均增收960元。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投身,像这样企民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例在鄂尔多斯不断上演着。

  2008年1月19日,有关领导到钱学森先生家中探望,谈话间告诉钱老“前不久,我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考察,看到那里沙产业发展得很好,沙生植物加工搞起来了,生态正在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钱老,您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这番话,也是对鄂尔多斯发展林沙产业的褒奖和肯定。

  据统计,2012年,全市林沙产业总产值达到了42.7亿元,带动农牧户12万户,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2443元,占当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2%。

  今天,人们在谈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时,往往会忽略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正如亿利资源沙产业集团总经理王钟涛说:“出去以后,人们一听说我是鄂尔多斯人,对我们的印象就是挖煤的,却没人知道我们其实是种树的!”

  创新生态治理模式

  给荒漠披上绿装

  从举目望去遍地黄沙到漫山遍野尽披绿装,鄂尔多斯生态环境的脱胎巨变,与鄂尔多斯市对环境改善的孜孜以求、对生态建设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鄂尔多斯人用勤劳和智慧,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独具特色的生态治理模式。

  在鄂尔多斯东部丘陵地区,灰白、紫红、黄褐等五颜六色的岩石层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区。但这里并非寸草不生,耐干旱、耐贫瘠的沙棘小灌木在这里顽强生长着。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攻关,攻克了砒砂岩区沙棘育种、高效栽培等一整套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并将其作为治理砒砂岩水土流失的最佳树种在全市大力推广。十几年来,鄂尔多斯市累计种植沙棘11.6万公顷,并仍以每年6000多公顷的速度推进。

  在库布其沙漠,针对沙丘高大、地下水位较低、治理比较困难的实际,采取“南围、北堵、中切隔”的综合治理模式,沙漠南北两侧营造生物锁边林草带,阻止沙漠南侵、北扩、东移,利用天然的十大孔兑和修建穿沙公路进行切隔治理,已使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了23%,沙漠趋于稳定。

  在毛乌素沙地,针对沙丘低缓、地下水位高、有不少天然绿洲的特点,采取“庄园式生物经济圈”的治理模式,运用“封、飞、造”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坚持增加绿色和提高质量并重,突出樟子松基地建设。目前,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70%,沙害基本消除。

  在干旱硬梁区和丘陵沟壑区重点实施人工造林,加强封禁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干旱硬梁区以封育保护旱生灌木和濒危植物为主,采取了“窄林带、宽草带、灌草结合,两行一带”的治理模式,行植灌木、带间种草,灌草搭配,为舍饲养殖提供充足的饲草料;丘陵沟壑区结合水土保持采取了“沙棘封沟、柠条缠腰、松柏戴帽”的治理模式。2000年以来累计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

  同时,鄂尔多斯加快推进“数字林业”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全境航拍工作,建成集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基础地理信息、荒漠化动态监测、森林资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林业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库,实现了生态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启用自动报警装置,实时监控2万平方公里的重点林草植被情况,大幅度提高了林业监测数字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了拥有10架飞播飞机的通航公司,购置了全国地级市首架人工增雨飞机,创办了拥有种子筛选、包衣、丸化先进设备的碧森种业公司,组建机械化造林专业队10个,全市机械造林面积达到70%以上。

  经过不懈努力,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实现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据统计,鄂尔多斯市2000年至2005年沙尘暴年均发生4 .8次,而2005年以来7年间年均只发生2次。2005年以来年均降水量308毫米,2012年降水量达到了448毫米。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由2005年的16.2%和45%,提高到2012年的25%和70%。昔日一度袭扰京津冀地区的风沙源头,今朝已经成为祖国北疆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