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城市地下管线危机有几重?

2013年11月27日 18: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1·22”青岛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被国家安监总局定性为重大责任事故。事故暴露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引起了公众对身边地下潜在危险的担忧。

  哪些地下管网危险系数高?燃气、电力高压线、输油管道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在我们城市的地下,到底埋着多少管线,又是按照什么原则分布的。

  据专家介绍,一般城市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电力、通讯等。所有维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大通道,都是通过地下管线实现的,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地下管道错综复杂,常见的有给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燃气等,其中危险系数最高的当属燃气、电力高压线、输油管道。”江西省建设厅建设处副处长李日龙介绍。

  城市越发达,地下管网越繁杂。这些管线的分布遵循什么原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映霞介绍,这些管线在地下分布的原则,一般遵循避让危险源的原则,如地质条件不好,易发生地震、滑坡等要避让;后建的要避让之前建的管道,要根据重要性和先后次序避让。

  各种管道的铺设也有不同的规范,如《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就明确规定,如果埋地输油管道和其他用途的管道同沟铺设,最近距离“不小于0.5米”等。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向外扩张,城市管线的建设几乎没有中断过。往往新区道路各种管线都预先铺设,而老城区的扩容、翻新却无法达到和新区同样的标准。”南昌市规划局副局长徐静说,一些管线先开挖建设,后补办审批手续,边建边补的事情时有发生。

  谁在管理“生命线”?涉10余部门“九龙治水”

  “似乎谁都有权管,但谁都不能进行管理。”李日龙说,目前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涉及城建、电力、公安、广电等十多个部门,管线的建设、维护管理均有相关单位负责。

  “通信、电网、输油管道等强势部门属于上下条状管理,他们有自身的专项规划、涉及不同行业的标准规范、法律规范,地方协调起来较为困难。”李日龙认为,“九龙治水”直接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出现管理打架的现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下工程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煤气公司管煤气管道铺设,自来水公司管自来水管铺设,电力部门管电缆铺设……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涉及的部门众多,不仅要费劲地跑部门周旋疏通,而且有时拿到的图纸根本不能完全反映地下管线的真实情况,都是凭着经验施工,这种状况暗藏着大量对城市安全构成威胁的隐性安全危机。”

  除爆炸还会有哪些事故?积水、污染、热力泄漏

  这些埋在地下看不见的管线会造成哪些危害?谢映霞说,除了类似爆炸等事故,还会发生因堵塞导致的积水;雨水污水错接,下雨后污水大量排出造成污染;热力管线泄漏造成危险等。

  “因为各自为政,部门间难以共享各自管辖的地下管网信息,谁也说不清每条道路下面到底有多少管线、在什么位置,这成为制约地下管网建设的瓶颈。”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局长罗剑云说,也直接造成地下管道重复开挖“老扒路”,逢雨必涝等,安全隐患严重。

  地下管线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不仅为城市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由于部门之间责权不清、管理职能的交叉、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度,在抢修救援、责任承担、后续防范等方面,也会产生诸多不利恶果。

  去年4月1日,一名女子在北京市北礼士路附近人行道上突遇路面坍塌,落入一个热力管线泄漏所形成的热水坑,在抢救了8天之后身亡。事故发生后,责任方的认定过程一波三折,热力集团、物业公司和开发商一度争执不休。

  如何管理?改变各自为政明确执法主体

  “要改变地下管线各自为政的现状,必须明确执法主体,依法进行管理。”李日龙认为,明确的地下管网管理体系须加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共享机制等环节管理,逐步形成地下管线统一管理机制;摸清地下管线运行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全面了解地下管线的运营维护状况和责任主体,清理、登记无主管线,确定管理责任主体,保护好城市生命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映霞认为,地下管线情况不清是造成危害的最重要原因。让地下“看不见”的东西看得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更新地下管线资料,新建管道在资料库中能体现具体信息,把家底摸清,并且动态地管理起来。她建议,把所有管线情况摸清,规划要合理,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平时的维护管理环节更不能少。

  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现在很多管理是官僚管理而不是服务型管理。城市发生洪灾,其实不是天灾是人祸。有气象预警相关部门就应该及时清理下水道、清理管网、建立标识,就会避免损失。而且地下管网情况应该让百姓知晓,让人们有所防范,有危险要预警,及时疏散人群。

  不少专家建议,可大力推荐“地下城市管道综合廊道”模式,即在城市地下拥有一个专属的隧道空间,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保障地下管线建设和使用的安全。

  “人民生活包括安全的需求,任何城市规划建设都必须以人为本。”南昌市建委主任郑炜认为,城市发展应遵循规划在先,发展在后的原则,将质量安全、防灾减灾乃至未来几十年后的安居问题都纳入设计方案。(记者林艳兴、赖星、孔祥鑫、李有超)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