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雾霾“黏上”中东部 不再是“北方土特产”

2013年12月09日 14:1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不少人以为雾霾是“北方土特产”,现在明白雾霾是“四海可为家”。近日华东多地被重度雾霾包围,多省发出雾霾预警。在连日的雾霾围城中,公众对于雾霾既熟悉又陌生。到底是什么引发雾霾?记者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调查。

疑问一:本轮雾霾的直接诱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很好奇,本次受雾霾影响的为什么多是中东部省份?毕竟,这些地区原本并不是雾霾多发地带。

  对此,环境保护部官网解释称,两大原因导致中东部地区大面积灰霾污染。一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二是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静稳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累积,特别是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2月4日环保部就发布预告称,4日至8日,不利气象条件仍将持续;8日至11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中南部至长三角地区等气象条件将明显改善。事后数据验证,当时的预测基本准确。

疑问二:烧秸秆是导致雾霾的重要诱因吗?

  每年年底都是秸秆焚烧的“旺季”,这也为雾霾天气“雪上加霜”。江苏公共频道的一段视频更是让公众知道秸秆的“威力”:一名记者在苏北一处秸秆焚烧现场直播,结果说着说着,记者竟完全被浓烟“埋没”。

  秸秆焚烧虽然让空气中钾离子浓度、黑炭浓度上升,但秸秆焚烧也难说是雾霾“主力”。据江苏省环保厅公开信息显示,江苏省污染物排放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工业,江苏省火力发电和水泥产量全国第一,钢铁产量全国第二,而煤电、钢铁、水泥,都是PM2.5的重要来源;二是交通,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三是城市建设带来的污染排放。

  “源源不断”的污染排放,加上不利于污染扩散的天气,直接导致了多地雾霾的形成。和这些存量因素比起来,秸秆焚烧带来的增量算是“最后一根稻草”。

疑问三:口罩、净化器到底有没有用?

  雾霾久久不散,虽然苦了百姓,却乐了商家。不少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或佩戴具备高效过滤功能的N95口罩。所以,N95型口罩近乎脱销,空气净化器也趁机火了一把。

  但也有一些人怀疑,面对雾霾,口罩和净化器到底是心理安慰,还是真实有效?

  12月7日上海市质监局公布了20批次空气净化器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还针对国标、行标等未做强制性规定的产品参数进行风险监测。结果发现,部分企业利用标准漏洞,不能如实地宣传产品性能,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这表明,合格的空气净化器是有效果的,但是需要结合房屋面积考虑。

  对于防霾“神器”N95型口罩,“N”表示非油性颗粒,如煤尘、水泥尘、酸雾、油漆雾等。“95”是指,在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防治雾霾来说,N95型口罩基本够用。

  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中指出,“在多数情况下,轻度至中度的肺功能损伤并不影响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但同时指出,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通常不适合使用呼吸防护用品”,例如中度或重度肺脏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征候和无法控制的高血压等。所以,佩戴口罩还是需要因人而异。

疑问四:驱散雾霾基本靠天,没有别的法子吗?

  面对雾霾,想要烟消云散只有靠天?目前恐怕还是这样。

  根据环保部门的通报可以发现,雾霾的成因一方面是气候原因,即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另一方面是大量污染排放源源不断。虽然说气候是外因,但是在污染排放难以立即减少的情况下,内因就成了决定性因素。

  应对雾霾,城市并非无所作为。例如,上海市在5日和6日先后启动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应急措施后,实施重点工业企业限产限污或停产、停驶30%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等;安排天然气机组替代低效燃煤机组发电,停运低效燃煤机组4台。

  这虽然减少了污染排放,但是这些举措目前还只是“应急措施”。在如今的“应急措施”转化为常态之前,驱散雾霾可能更多还是靠天。

疑问五:人工降雨驱霾靠谱吗?

  有人提出,治理雾霾是否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想法虽好,但是人工降雨驱霾成本和效果都存在争议。2004年上海市曾实行过人工降雨,先后四次人工降雨作业才惠及中心城区。

  这说明,每次人工降雨的范围很有限,而雾霾的覆盖范围却很广。而且,降雨的水也不是凭空而来,水在这里降落另一处就更加缺水。对于大面积雾霾来说,人工降雨无异杯水车薪。

  尽管人工降雨驱霾的方法存在争议,不过,在11月20日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显示,“到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均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够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即使到了2015年,人工降雨驱霾也不是常规手段,只是在“重污染”条件下的备选方案。新华社上海12月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叶健)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