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100余城空气质量重污染 雾霾是否成为常态?

2013年12月10日 09: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导读:高速公路临时关闭、机场延飞甚至取消航班、学校停止户外早操、扬尘工地紧急停工……严重雾霾笼罩之下,人们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城市的运行管理也面临严峻挑战。

  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20多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情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如此严重的雾霾危机,对许多城市来说都是首次遭遇。中央气象台发布自有霾预警以来的首个橙色霾预警,地方的气象部门也首次发布了橙色甚至红色预警。

  新华社电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8日早晨,我国受雾霾天气影响范围较大,河北中南部、北京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中东部、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均出现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大雾。

  8日上午,青岛地区大雾使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0米。记者从青岛机场边检站获悉,截至9时,机场已有55架次航班延误或取消。其中,国内航班取消7架次,延误43架次;国际航班取消4架次,延误11架次。在青岛市区多个路段记者看到,相隔10米左右,轿车车牌已经很难分辨清楚。

  南京市气象台8日7时15分将大雾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而该市自4日傍晚启动的大气污染红色预警仍未解除。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雾红色预警时称,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200米以下的大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50米。当地高速全部封路、机场“停摆”。

  8日上午7时许,上海全市能见度普遍在1公里以下,松江、崇明、奉贤、青浦等郊区在100米左右。青浦和松江发出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上海全市发出橙色预警。上海中心气象台说,9日上海将受到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整个过程的气温下降较为明显,上海的空气质量将会进一步好转。文/新华

  本版供图/东方IC CFP

  104座城市陷雾霾

  8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雾和霾橙色双预警,其中江苏西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这已是中央气象台连续三天发布霾橙色预警。

  最近一周以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从华北到东南沿海、甚至是西南地区,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

  与以往北方持续雾霾有所不同,南方地区在这场雾霾中首当其冲。气象部门称,本轮雾霾天气基本在华北至江南一带活动,苏皖等地的霾最严重,大雾的重灾区位于西南及江淮地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从地域分布来看,此次除了华北地区以外,还影响了整个华东地区,可以说是今年入冬以来中国范围最大的中度到重度霾天气过程。

  而进入周末,雾霾的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正以燎原之势,“吞噬”大片的城市。据此前环保部的数据显示,全国25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

  8日14时,据湖南省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2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全军覆没”,空气质量等级均为“重度污染”。这一天的早晨,湖南省气象台拉响了霾黄色预警,提醒公众人口稠密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出现霾,易形成重度空气污染,需注意防护。

  截至8日12时,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平台62个监测点(3个站点无数据)中,除一处空气质量接近限值,全部测得空气污染,其中6处空气重度污染;所有监测点实时PM2.5浓度均超标。广州、佛山均已发布灰霾黄色预警。

  7日,连一向被誉为“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福州也“沦陷”了,当日下午5点,福州多个监测点的污染指数都超过了200,达到了重度污染。

  在更早些的时候,南京、上海就先后发布了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的红色预警;6日上海部分监测点AQI指数首超500大关,PM2.5平均浓度为602.5微克/立方米。“绿城”南宁6日也发布了入秋以来首个霾橙色预警信号。7日晚,武汉市环保局发布数据显示,武汉城区严重污染。而经历了几日晴好天气的北京,周末也难逃“霾伏”。8日晨,PM2.5的小时浓度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文/新华

  未来趋势

  华东雾霾 今起逐渐消散

  风吹霾散 京城迎晴朗天

  中央气象台昨天下午将华东地区的雾、霾双预警等级降为黄色,这是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双预警的第七天。预计在冷空气的帮助下,华东地区“旷日持久”的雾霾天气有望从今天开始逐渐消散。同样受到雾霾侵扰的北京,从昨天下午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进入京城,雾霾明显有所减弱,空气质量将恢复到优良水平。

  昨天白天,华北地区在偏北风的带领下开始脱离雾霾围困。但华东地区仍处于雾霾的困扰中。中央气象台昨天下午18时发布了霾黄色预警,昨天夜间,江苏、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局地可达6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此外,昨天夜间到今天早晨,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还会有大雾出现,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

  经过漫长的忍耐后,人们期盼已久的冷空气终于到来。在北风的帮助下,今天白天,华东地区的雾和霾将减弱消散,重新回归到晴冷干净的好天气。本周,影响华东地区的冷空气势力较前期将明显加强,8-12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大部分地区有4~6级偏北风,气温将下降6℃~8℃,其中华北北部、江淮、江南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12℃。12日后,江南、华南等地降水呈增多趋势。受冷空气和降雨影响,12月中旬南方不会再出现前期这种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环保部门预测,今天北京空气可达到优良水平。北京市气象台专家预计,未来两周多股冷空气将造访京城,12月10日、12日、15日、17日、20日和22日,都将刮起4级左右的北风。包括京城在内,华北中南部到长三角地区的气象条件将明显改善,有望大部分时间都远离雾霾天气。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周敬启

  专家解读

  大范围雾霾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上周,中东部地区经历了下半年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严重的雾和霾天气过程。其中,华北南部及江浙沪部分地区遭遇重度霾。6日,上海空气质量更是创下有监测数据以来的“史上最差”,上海市环保局首次启动严重污染预警。此外,江苏、浙江等多城市PM2.5濒临爆表,教育部门紧急叫停学生课外活动,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

  据统计,此次大范围雾霾天气中,河北中南部、天津、山东、河南中东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中部及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南部等部分地区出现的霾日数达6~7天。河北中南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上海、江苏、浙江东北部、福建西北部、江西中部、湖南西部及西南地区等地还出现明显大雾、局地浓雾或强浓雾天气。

  关于此次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何立富表示,11月26日至2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入冬以来首次寒潮天气过程,并于月底趋于结束。前期地面由干冷空气控制,随着冷高压进入东部海上,其势力逐渐减弱,中东部大部地区转受变性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地面风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气温从11月29日开始缓慢回升,由北风转为偏南风,近地面湿度缓慢增加,为雾霾形成创造了条件。而西南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则与当地湿度大、无冷空气影响、地面辐射效应强,以及局部阴雨相间等因素有关。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雾霾是否会成为常态?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自我国有PM2.5记录以来,2013年的雾霾天气为何格外严重?

  近日,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我国大范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做过分析:一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二是静稳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

  而根据有关专家分析,造成此次南北大范围尤其是南方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有四个: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地区较多的“二次污染”人为排放、空气湿度相对饱和以及南方长时间的“静稳天气”。

  不过,“外因在天气,内因在污染!”受访的部分专家认为,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

  面对雾霾,继北京之后,不少城市也相继出台或加快出台自己的应急预案。但业内人士仍指出,各种《应急预案》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的短期应急举措,治理雾霾的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

  虽然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治霾,但不少民众表示,对一段时期以来的防治效果感受并不明显,对治霾前景并不乐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霾虽难,但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也非“一日之功”。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治霾任务仍然艰巨。根据国务院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这个行动计划制定的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文/新华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