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地铁票价真的非涨不可吗?

2013年12月25日 13:58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关于北京地铁涨价的声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似乎在进行一场强大的舆论攻势,给人的印象就是:地铁不涨价就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人民群众。近日,北京市交通委有关领导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提出多种涨价方式,比如“高峰时段涨价”、“普遍涨价”、“按里程收费”、“有涨有降”等,各种调研正在进行当中,包括高峰时段客流分析以及出行里程等方面。但是不管怎样,北京地铁将要结束“2元通票时代”。

    北京地铁票价真的非涨不可吗?我不这样认为。

    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涨价论”认为北京地铁非涨不可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坐地铁的人群太多,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过于拥挤,试图通过涨价来分流人群。这显然是个伪命题。其实,不是坐地铁的人群太多,是北京市的各类人群太多,人口太多,是大城市病在交通方面的表现。就现行的交通出行工具来说,主要有地铁、地面公交、出租车和轿车等。从城市交通工具来讲,如果通过涨地铁票价把人群从地下分流到地面上,那意味着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地面公交车和轿车。地面公交的增加和轿车的增加,不仅会使地面交通更加拥堵,也会增加环境负担。既然不能解决出行人群的存量,只能解决存量的分流,那么把人群从地下赶到地面,岂不是更不明智的办法吗?

    其次,这是一个错误的价值取向。“涨价论”的另外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财政对地铁的补贴每年高达180多亿元,政府不堪重负。为了给政府财政减轻负担,就增加老百姓的直接负担云云,这是一个错误的价值取向。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本来就应当是政府给社会提供的一个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是政府职能所在、方向所在。通俗地说,政府财政的钱,就是应该花在民生项目方面,花在穷困人群的帮助方面,花在公共交通方面。该花钱、当花钱的地方怎么能说不堪重负呢?照这个逻辑,广大群众的民生问题、出行问题,岂不都成了政府所不堪的“重负”了吗?这是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把市场的问题归市场解决,把政府的问题归政府解决。我以为地铁这样的公共交通事项,就不是市场的问题,不能也不应该用市场的办法解决,而应该用政府的办法解决。

    另外,这是一个断章取义的问题。“涨价论”认为财政给地铁的补贴太多,这个说法既不全面也不真实。就政府财政的“总盘子”而言,钱是怎么分配怎么花的,没有人告诉我们全部,而仅告诉我们在地铁上花得太多,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全面,所谓多还是少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地铁等公交方面成本和利润是怎么审计和监督的,我们也无从知晓。对这种垄断行业的建设、经营、维护、投资、成本和利润等这些关键性的、全面性的财务信息,公众更是无法了解其内情和真实情况。对公交地铁的财务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内部或者体制内。从世界各国经验看,必须有独立第三方的强有力审计。不把账目彻底搞清就奢谈亏本和负担,不是断章取义又是什么呢?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