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美一线输电工人朱亚林:高压线上的“舞者”

2014年01月14日 11: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最美一线输电工人朱亚林:高压线上的“舞者”
    朱亚林为记者介绍高压线检修部件,看似轻巧的玻璃绝缘子一个重5斤,由于长期使用会发生爆裂,线路工人经常要背着5个绝缘子爬上三四十米的铁塔进行更换。中新网 宋亚芬 摄
朱亚林的同事演示高空走线绝活。中新网 宋亚芬摄

  中新网1月14日电(宋亚芬) 他不是杂技演员,但距离地面四五十米的高压线,却成了他每日挥洒汗水的舞台。没有掌声,有的只是在经历惊险时自己的和同事的心跳声;没有喝彩,黑夜里千家万户的的温暖灯光就是最让他感到欣慰的喝彩。

  他就是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检修分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运检一班班长、一名普通的输电专业技术人员——朱亚林。

  大山里的坚守:学得就是这个

  朱亚林,白白净净,个子不是很高,看起来瘦瘦弱弱的,唯有眼角几条淡淡的细纹暴露了他长期野外工作留下的痕迹。

  朱亚林1979年出生于吉林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离乡进城是朱亚林年少时的梦想。

  2000年,他如愿考取了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系输电专业,离他进城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大学毕业后,朱亚林选择了来到北京超高压公司输电处工作。“北京超高压公司的规模大、名气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首都的公司,肯定处于繁华的大都市。”

  不过,来到北京后,朱亚林才发现,他被分配到了位于秦皇岛的抚宁工区做巡检工作。周围除了有些破旧的村落,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和荒山。 “工区周围全是养鸡场、养猪场,我感觉好像从老家出来又回到老家了,要说情绪上没有受影响是假的。”朱亚林坦言。

  到了抚宁工区的第一天,朱亚林就被安排参与清理线下树障的工作。一天下来,朱亚林到晚上收工的时候才发现浑身上下沾着许多毛毛虫,洗澡的时候,一碰水,奇痒无比。

  在这里,太多的第一次让他刻骨铭心:第一次徒步进山区,荆棘遍地,下不去脚,花几个小时巡视一基铁塔;第一次过沟壑,眼看着铁塔就在眼前,就是过不去,愣是绕一个小时才跨过去;第一次去验收线路,在几十米的高空线路上一走就是一天,晚上做梦都梦见在导线上晃悠……

  除了工作与环境的艰辛,朱亚林还面临着技术上的难题。在学校学得都是理论知识,工作后才发现自己甚至连架空线路上的金具都不能全部认识,线路上许多专业术语也听不明白。第一次做缺陷记录时,错误可谓层出不穷,经过师傅的好几次纠正才顺利完成。

  虽然困难重重,朱亚林却仍然选择了坚持。朱亚林说:“我记得有一句话说,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学着去适应环境。我学得就是这个,所以从没有想过放弃。”

  虽然巡视工作很辛苦,但正是从每一基塔、每一段线路的巡视中,他学会了使用GPS巡检仪,了解了杆塔常见缺陷,掌握了基本的巡视方法和巡视内容。而有了这段经历的锤炼,朱亚林很快补齐了专业上的短板,成了工区里的技术骨干,成长为一名副班长。

  “这不是个什么官衔,但我很珍惜这个职位,毕竟,它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荣誉。”朱亚林说。

  埋头创新 只为让大家少受苦

  2007年,朱亚林从抚宁调回北京超高压公司输电处做线路检修工作,经过抚宁的磨砺和考验,进城,对于朱亚林而言已经并不重要。

  多年的高压线路检修工作使朱亚林掌握了多项现场检修技术,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检修经验和教训,也磨炼和培养了朱亚林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

  电力线路导、地线的两端都会安装有防振锤,防止导线微风振动。以往的防振锤只是用螺丝固定在导线上,很容易位移,磨伤导、地线。有时候,检修工人为了把防振锤复位,不得不高空骑单线作业,不仅难度大,而且危险性很高。

  2007年冬天,当时高姜一线的一个防振锤位移,把十九股导线磨损得只剩一根钢芯。为了抢修这一险情,朱亚林和同事开车5个多小时,费了半天劲才弄好。这次经历让朱亚林触动颇深,他开始琢磨怎么防止防振锤的螺丝松动,最终想出来在螺丝中套上螺栓,在防振锤的螺丝上加了个孔,再套上防松螺栓,杜绝了线路上防振锤位移的现象,每年可以减少大量的工作量。”

  “是什么动力支撑着你去琢磨这些小发明、小创造?”

  “干一行,爱一行。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要让明天的同行们少吃点苦、少受点累。”朱亚林显得十分平淡,但他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坚定。

  在跋山涉水的巡线过程中,每当朱亚林筋疲力尽走不动的时候,在铁塔近在咫尺而沟壑阻挡不能通行的时候,任务紧张而巡线效率低下的时候,他总会冒出一个类似幻想的冲动:能不能研制一种飞行器呢?顺着线路放飞之后就能把线路情况看清楚、带回来。如果能够实现,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可以彻底改变一线工人脏险苦累的工作,

  2009年,他把这个大胆的想法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提到了公司领导面前,建议开展无人机巡线作业的研发。他的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四年后多旋翼无人机巡线技术开始在实践中应用。朱亚林让跋涉在数十万公里线路走廊上的巡线工人们,看到了从“坐地日行”到“巡天遥看”的可能。

  工友眼里的朱亚林:“他身上有股冲劲”

  除了过人的智慧,在工友眼里,朱亚林身上还有一股“冲劲”。

  唐威,朱亚林检修工作组的同事,也是一名一线检修工人。谈起朱亚林,他动情的说:“他身上是有一股冲劲的,没有一股冲劲也干不了这行!”

  2012年11月初,北京门头沟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雨夹雪天气,天气非常恶劣,瞬时风力竟然可达7级,恨不得霎时把整个人都掀起来,漫天雪花严重阻碍了行车视线,原本汽车能通过的道路被大雪覆盖着分不出来。

  “当时的雪一脚迈下去就能下到齐腰那么深了,车一爬坡直打滑,后面就是山沟。当时是我们三个人就在下面推,根本推不动。当时,朱亚林就脱下身上的大衣,铺在雪地上,推一段,然后再铺下大衣,好不容易才将汽车脱离了掉沟的危险。”唐威说。

  十八大保电期间,班组运维的昌门线、房门双线相继发生跳闸,朱亚林克服了人手、车辆紧张,在不降低十八大保电标准的前提下,缜密安排、综合调度,经过几天仔细检查,终于找出了放电位置,查明了跳闸原因。

  但是由于气温太低,他所携带的手机、对讲机都自动关机了,低温下通讯设备都工作不了。这就意味着他无法把查明的故障点快速通报,他的弟兄们就还要在冰天雪地里折腾,处理故障就安排不了。

  已经冷透了的朱亚林想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办法:他解开衣服,把冰冷的对讲机放在了怀里,用体温“发电”。对讲机能打开后,他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说出了故障位置,为抢修赢得了宝贵时间。和他一起巡线的张龙,掉下了眼泪。

  最深的遗憾:无法弥补的人生缺位

  “如鱼饮水,甘苦自知。”朱亚林的同事说,干一行,爱一行,但这一行的苦与累,外人永远感受不到。

  因为要长期野外作业,还要背着沉重的东西爬山上塔,班组中的不少人吃饭没有整点、常年喝凉水,肠胃和腰都有不少问题。因为常年在外,每一个一线工人每年能在家里陪伴家人的时间加起来也就2个半月。在输电圈里流行一句话,“有女不嫁送电王”。

  作为班组里唯一的大学生,作为班长,朱亚林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则比别人更多。每次任务完成后,别的工人就可以下班休息了,而朱亚林还要忙着填写各种报表、整理数据,朱亚林每天都要忙到很晚。

  在和妻子谈恋爱期间,他也只能每天晚上下班后抽出一点时间去看望女友。以至于他的妻子每次回忆起他们的恋爱时光都抱怨“当初认识两个多月还没看清他的模样”。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准备收购巴西电网股份,朱亚林作为国家电网唯一一名输电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项目尽职调查工作。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朱亚林调查输电线路近4000公里,收集现场资料1200余项,查清了线路运行状况,深入分析了电网运行存在的风险,科学全面地对巴西输电线路资产进行有效评估,为国家电网公司收购巴西电网资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当他准备乘飞机回国时,由于评估工作内容的临时增加,导致他错过当年5月的婚期。

  2012年11月,朱亚林妻子临盆在即,可正逢十八大保电期间,为了确保十八大保电万无一失,朱亚林同志并没有像大多数丈夫一样,守候在妻子的身边,因为有任务在身,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他不是不挂念他的妻子,不是不挂念他的孩子,而是此时此刻他的心里,除了对家人的愧疚,更多的是作为一名检修班班长的责任。

  朱亚林的很多同事都知道,为了“尽职尽责”这一庄严的承诺,朱亚林经常“三过家门而不入”;女儿出生的时候他在执行抢修任务;女儿高烧住院时他已经奔向发生险情的一线……(完)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