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少放烟花爆竹是今年春节最大收获

2014年02月06日 08: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除夕、初五、十五是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三个高峰。与除夕一样,今年“破五”北京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明显减少。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破五”燃放对空气质量仍然产生了直接影响,但相比前两年PM2.5浓度下降了不少。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烟花爆竹销售量为19.5万箱,比去年同期下降37.7%,这是北京春节烟花爆竹销售量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不放、少放烟花爆竹,是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最重要的公共课题,也是广大市民今年春节最大的收获之一。1月26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春节期间全市党员、干部带头并引导亲属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呼吁广大市民少放、不放烟花爆竹。1月28日,市政府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下发《关于空气重污染橙色红色预警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决定在空气重污染预警一级(红色)或二级(橙色)期间采取临时管理措施,本市行政区域内全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批发企业暂停向烟花爆竹零售网点配送烟花爆竹,零售网点暂停向市民销售烟花爆竹。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所以没有对烟花爆竹实行禁放、禁售,但这个通告作为正式的政府规章,已具有引导、规范市民行为的长期效力。官方大力倡导,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市民群众广泛响应,形成了不放、少放烟花爆竹的强大氛围,收到了减少雾霾、减轻污染的良好效果。

  北京倡导春节期间不放、少放烟花爆竹,首先是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特别是近两年,随着雾霾加剧空气污染的作用日渐严重,春节期间不放、少放烟花爆竹,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北京春节烟花爆竹连续三年销量下降,越来越多市民选择不放、少放烟花爆竹,首先也是出于环保的自觉,是为了履行自己的环保责任。而当人们在环保层面对不放、少放烟花爆竹的认识达成高度一致,很多人也更加痛切地意识到,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对于公共安全的价值,同样是弥足珍贵的。

  据北京市公安局负责人介绍,除夕零时至初五24时,119指挥中心接报全市火警同比前年下降40%,同比去年下降4%;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警同比前年下降49.7%,同比去年下降7.4%;全市共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108人,同比下降34.5%,无死亡、摘除眼球等情况。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警数连续三年下降,是春节烟花爆竹销量连续三年下降的另一个直接效果,少一些燃放,既能少一些污染,也能多一分安全,两者同样令人欣慰。

  从环保问题说到安全问题,进一步就要说到文明问题。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但并非人人对此都能习以为常,不适应、不喜欢燃放者大有人在。在以往年代,强调过年要有气氛、要保护“年味”一直占主导地位,不适应、不喜欢燃放烟花爆竹的人,权利受到很大的侵扰,却只能默默忍受。不适应、不喜欢燃放者的声音,被春节浓重的“火药味”所掩盖,但这种权利失衡状态总是无法掩盖的。

  而在文明社会,每一部分人——即便是极少数人的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国家需要通过完备的法律,社会需要通过良性的自治,科学划分“群己权界”,有效促进权利保障。我们欢度春节之时,应当充分尊重不燃放烟花爆竹者的感受,切实保障不燃放者的权益,保护越来越多市民不放、少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顺应和扩大不放、少放烟花爆竹的民意基础,传统春节才能变得更加文明和谐,更加多元丰富。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